第81章 第81集《妙法莲华经》 (第2/7页)
所以,佛陀刚开始不碰众生的法执这一块,因为法执不会招感分段生死。法执叫做不染污无知。这种愚痴不会产生烦恼,但是它会障碍无上菩提。但是在初阶段,它不构成障碍,所以佛陀在刚开始允许你有法执。但是佛陀对我执是对治得非常严格,他先用法执来对治我执,这是合理的。到了解脱道以后,欸,不管你是羊车、鹿车、牛车,你总之是离开了三界火宅,你躺在外面的草皮上,接下来就是大白牛车的问题了,你赶快坐上大白牛车。
所以第一个,你顺从佛意。
第二个,回光返照。佛陀讲三乘法,是因为你不安稳。其实你回光返照来说,你的内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也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安稳,你干嘛去找一个安稳的东西来对治不安稳呢?按照佛陀的一心真如的意思,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没生死,生死由心现。就是说,因为我们攀缘心很重,所以佛陀用一个法门让你抓住,然后慢慢地把生死了了。把生死了了的时候,你就应该把那个真如本性现出来了,你不是执着那个我空的相状在那里。所以,从《法华经》的思想,就是回光返照,放弃所攀缘的我空的相状,因为他的我空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了。佛陀会教我们修我空,只是让你了生死用的,你的内心本来就没有生死。
,!
所以你生死了了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开显自性的功德了。从《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再把你之前努力所得到的,涅盘寂静也好,菩萨的功德庄严也好,通通放掉。你就开始怎么样?从有所得的打工回到家了,这个时候你进入般若道,你跟三世诸佛同一家人了,叫生于佛家,你开始入住到佛的家庭。
那当然,你生到佛家,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呢?继承家业了,你就做佛陀的事情了。因为你从解脱道到般若道,这个时候你开始怎么样呢?从空出假了。你的修行已经不是在离相清净了,你开始要怎么样?实践你小时候的梦想。你过去在生死凡夫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在佛前所发的愿,现在是时候该实践了。每一个人发的愿不同,总而言之,一定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有你亲近的佛,他有他度化的众生,没关系,各自发挥。
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是成就法身佛,就是从凡夫到解脱道到般若道,你的法身佛出现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成就属于你自己的应身佛。你开始要为你未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你要为你未来所度化的众生眷属,开始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国土了,这叫做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开始做这件事情了。就是你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
这个时候,菩萨当然问题不大,因为菩萨本来就是很喜欢去度化众生,他在因缘上操作也特别熟悉。但是声闻人的问题会比较严重,因为声闻人长期地把因缘法看得一文不值。他用无常无我的智慧去看因缘所生法,那这一切法都是生死业。所以,他长时间把他自己的内心收到涅盘寂静,你突然间要他重新面对因缘,对声闻人来说,他真的不知所措。虽然他没有烦恼,他内心一片清净,但是他进入方便道的时候、会权入实的时候,面对一个新的领域,他要想办法从空性再出来,面对因缘所生法,这个时候真的需要佛陀的指导。佛陀应该给他指导一个方向,那么多因缘所生法,我应该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佛陀?我应该去摄受哪一方面的众生?那只有佛陀可以知道。
所以,声闻人在明白道理以后,从一种三乘的解脱道悟入到般若道,进入到方便道的时候,他开始要从清净心转成菩提愿。这个时候需要佛陀给他指导一个方向出来。这个就是为什么三周说法都必须要有一个授记,是这个道理,的确有必要。
我们看讲义第四十一面,附表二十四<五百弟子受记品>。有两段,先把这个品目跟要义作一个说明。
一、解释品目
“五百弟子”即佛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