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76集《妙法莲华经》 (第4/10页)

个人完全就是活在过去,就是你的人生只有快乐跟痛苦,就两种感受。因为你今生的造作还没有启动,你的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跟过去有关,所以你十八岁之前就是看你的过去。说你这个人福报很大,你不要太得意,是你的过去,过去生修得好;你的福报很差,你也不要悲伤,跟你今生也没有关系,跟前生有关系。

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基本上就是继承过去,因为你今生的业因没有启动,你今生的思想也没有完全启动。所以,十八岁是完全看你的过去,完全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一句话就讲完了。

长大以后,那就不是果报了,因为你已经开始造业了,你开始把今生的因缘也加进去了,所以你的生命体某种程度上跟你的今生造作有关了,慢慢地今生的力量就越来越大。

我们看下面,“爱”。

爱。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什么是爱呢?就是染着。有些人对财富,有些人对名声,有些人对感情,过去生的习气加上今生的环境,他对某一种财、色、名产生爱,所以他的心就住在那个上面。住在上面以后,他就产生取舍了,对于快乐产生取,对痛苦产生舍,产生取舍的这种分别了,就是爱,贪爱。

贪爱慢慢地增长广大,就变成取。看下一段,“取”。

取。取是驰取追求,由爱而来。即由种种之执取,于是三业繁兴,而集成未来身心之苦,因名为取。

那么取呢,就是一种身口意的追求了,它是由贪爱而来。由种种的执取,产生身口意的造业,也是招感未来的苦因,名为取。

我们一个人没有学佛,你既没有出离心,更没有菩提心,所以你生命的目标只有一个事情,就是满足你的贪爱。你喜欢财物,你这辈子就为财物而活,你这辈子所做的一切一切,你讲的话、你的行为、你思想打的妄想,都跟财物有关系;你追求感情的,你为了感情,什么都愿意做。就是取是由爱而来,所以,人生没有学佛你就只是满足你心中的贪爱,就这样子而已,就是取由爱而来。

由取到最后的结果,就变成有。我们看“有”。

有。有是存在之义,谓由爱着驰取之不已,发为纵我役物之行,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报,名有。

“有”,就是存在,这个存在不是一般的存在,那是一种强大业力的存在。因为你由贪爱变成取,由取产生身口意的造作,而产生一种潜在的业力。

这个业力为什么叫潜在呢?记住,因为你还没有死亡,但是它已经成就了。就是说,你一个人一到有支,你人生很难改变了,因为它得果报的因素已经几乎成就了,除非你产生重大的忏悔,你产生重大的学习教法,产生重大的止观。

所以,一般我们修行不能从有支下手,因为来不及了。到了有的时候,你来生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就是说,你从有支去切断,很难切了。所以我们修行,要么从爱,要么从取,我们待会儿再说明。你到了有支的时候,人生已经定数了,你来生要去哪里,你基本上成定数了。

当然,有特殊的例外:你善根很强,你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开示,开始忏悔,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从有支反转的,是有这种例外,但是按蕅益大师的说法,千万中难得一二。就是说,你不能把生命中这么重要的因素,把它诉诸到临终的有支,你这个赌博太大了。你平常也不调爱,也不调取,就是我从有的时候,临终的时候再来改变,千万分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所以我们不建议从有支改变,因为这个有支已经是很难改变了,除非你过去生真的大善根,今生只是一时的糊涂。

这是今生,那么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