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集《妙法莲华经》 (第5/8页)
道为什么把他关在外面,就坐在阶梯上等,等等等……从黄昏等到天黑。天黑以后他师父就把山门打开了,探头出去说:“一休!你看到什么?”一休和尚说:“天黑了,我什么都看不到。”他师父说:“还有呢?”一休和尚回答不出。他师父就很生气,又把山门关起来:“什么都看不到,你这七天禅白坐了!”后来一休和尚一想,欸,他说:“师父!我知道了!”他师父又把门打开来。他说:“我虽然天黑了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一切都在。”
注意!一切都在。白天的景观跟晚上的景观差别是,一个看得到,一个看不到。但是诸位!山上的景观到了晚上还在不在?当然在!青山依旧在,只是没有照亮而已。
一切都在!这是关键。我们现在是一个黑暗的真如本性,但是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信解。
诸位!请你从今以后不要老是觉得你业障深重。对,没错!我们从因缘角度,在修皈依的时候是业障深重。业障深重是从因缘所生法的假名、假相来安立的,其实你回归到本性的时候,你要肯定自己。所以佛法有否定门跟肯定门。修皈依你要跟阿弥陀佛修皈依,当然你不能说我跟你一样。修皈依的时候谦卑一点:我业障深重,弥陀万德庄严,我皈依阿弥陀佛。但是你要往生的时候就当仁不让了:极乐世界是我心中本具,所以我用我本具的一念心性来忆念弥陀,所以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自然感应道交。所以念佛的时候是谦卑,往生的时候你要肯定你可以往生。
所以诸位!你在实法跟权法的操作要非常的灵活。从权法的角度,落入因缘所生法,那我是业障深重,但是你回归实法的时候你要当仁不让。所以诸位,你现在有两套方法:一个是权法,权法妙,落入因缘所生法,我们是一个业障凡夫;落入真实法,我们跟诸佛是同一个真如本性,叫做名字即的真如本性,名字即的大白牛车,所谓的“一切都在”。
这就是我们把前面佛陀讲的三车一车之间的相互的对接关系做一个说明。
寅三、述叹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佛陀对于舍利弗的回答表示非常满意,讲了两句话,你回答得很好,回答得很好。正如你所说的,这个长者为了救拔诸子远离三界的火宅而先以三车作为引导,这个事情是不虚妄的。因为他们的确是远离火宅了,这种功德是不虚妄的,是事实。
癸二、合法子一、合总喻;子二、合别喻
前面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里面分两科。第一个“合总喻”,合前面的略说。
子一、合总喻
看经文。
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先把经文消释。
舍利弗!作为九法界导师的如来,他教化众生的过程“亦复如是”,就跟长者去救三界火宅中的诸子的道理是一样。为什么呢?佛陀作为一切世间的慈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有三大功德:
第一个,断德圆满。什么叫断德圆满呢?“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怖畏指的是烦恼障,一个有烦恼的人他心中会怖畏的;衰恼是报障,衰恼就是老病死的障碍;忧患指的是业障,就是众生有这个生死业力,所以在人事当中,业缘的牵动,往往不得自在。而佛陀能够透过空性的智慧,断除烦恼障、业障、报障以及他的根本的无明惑。这个无明惑,简单地说就是有所得的攀缘心。烦恼、业力跟果报,都是取相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