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集《妙法莲华经》 (第6/9页)

烦恼灭了,把菩提性也灭了。所以,成佛的可能性最高的是菩萨,第二个是生死凡夫,第三个才是阿罗汉。

那么连阿罗汉都可以成佛,那当然这些天龙八部这些凡夫,他更得到启示了。因为阿罗汉你的心识被你灭到这个程度,遇到佛陀讲《法华经》都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反转!阿罗汉在方等会上叫做焦芽败种,灰身泯智,如果从因缘上观察,这个人已经几乎不可能成佛了。你看目犍连尊者就是,他的心完全没有知觉的功能。就是这个人已经是没有知跟觉了,没有觉照的功力了,他看到什么都没感觉了,伟大的佛陀都有办法让这个人重新启动他的知觉。

你看净土宗也是这样。诸位!净土宗的往生,你看我们每一个人修净土真的有他的根性,菩萨种性的人往生最有可能,因为菩萨种性的人他惭愧心强。“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前生有修过菩萨戒,有修过大乘佛法,他即便有罪业,他那种反转力强。这个菩萨种性的,往生最有可能。第二个可能往生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对!是凡夫的种性。

声闻人是往生最不可能。所以你看净土宗,“二乘种不生”。诸位!不是阿弥陀佛不摄受。如果你读《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读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完全没有感觉,那从往生的角度,这个对你不吉祥,就是你那个声闻种性很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往生净土最可能的,第一个排列是菩萨种性的,这种人念佛基本上往生可能性很高,菩提心强,观照力强,惭愧心重。第二种人是人天种性的,他烦恼重,但是他对极乐世界的功德心生好乐,这种人往生的可能性也是高。最怕的就是你读极乐世界你完全没有感觉。当然我们一般的种性是混合式的,但混合当中可怕的是声闻种性的比例偏多,对有为的功德不生好乐。那怎么办呢?学《法华经》可以救你。就是你要把你的真如本性启动起来,你不能老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那就是三乘的教法,那只能当方便,当权法。所以,《法华经》的好处就是怎么样?它从根本上启动你的自性功德力,然后再修方便道,修空假中三观。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四众弟子一想,连声闻人这种菩提性都快断灭的人都能够受佛陀的授记,那当然他觉得受到很大的鼓励。心生大欢喜,踊跃无量,这表示得到很大的鼓励。

辛二、广修供养

我们看辛二的“广修供养”。

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

不但是欢喜,他们会开始供养,修供养,供养佛陀。他怎么供养法呢?各各脱身所着上衣,以供养佛。”这个地方指的是谁呢?比丘、比丘尼,出家众。当然在古德注解说,比丘、比丘尼这个三衣是很珍贵的,要随身的,怎么会脱掉供佛呢?因为它是表法,这表示他们脱离了声闻的偏空之道,而把自己偏空的这种衣脱掉;供养佛陀,表示趋向于大乘的无上菩提,就是“会权入实”了。小乘的四圣谛没有错,他并没有说把小乘四圣谛丢掉,而是会归到心性。那么这个权法跟实法一结合,那就整个进入般若道了。所以它是表法的,就“会权入实”的表法。

这个前面讲到出家众的供养,这以下讲在家居士。释提桓因,大梵天王,还有天龙八部等等,他们就以天衣跟天曼陀罗华跟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诸天在供养佛的时候,出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个,“所散天衣,住虚空中”。他一供养佛陀的时候,这个衣服突然间住在空中。第二个,“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它不但是安住在空中,而且它自己在空中产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