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集《妙法莲华经》 (第4/7页)
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你看到的佛陀是真真实实的佛陀,天台宗叫“纯圆独妙”。我们以前在方等时、阿含时、般若时看到的佛陀,可能是佛陀的方便,但《法华经》没有一个动作是佛陀的方便。不管是前面的开显佛慧,或者是后面的宏赞佛德,本经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你看到的佛陀就是一个真实的佛陀。本经佛陀已经不再遮遮掩掩了,不像前面的阿含、方等、般若。当然,如果这种情况是在阿含时出现、在般若时出现、在方等时出现,我们可以解读说,佛陀可能是要表些什么意思,所以就一时地方便。诸位!这件事情是在法华会上出现!这是一个真实的佛陀,面对一个真实的情况,佛陀束手无策,这是真实的佛陀。也就是说,感应是一种双向的准备。
我们再看下一段的“受旨”。
辛二、受旨
佛陀讲了这一段,说,我可以为你们解说。舍利弗表示欢喜地接受佛陀的旨意。看经文。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陀讲到“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以后,舍利弗就做出了回应,就说:好的世尊,我们心中充满了欢喜跟期待,愿意听闻如此的妙法。让我们事修人陷入一种困境的时候怎么能够突破,我们是欢喜听到的。
辛四、正说分二
壬一、明四佛章分二
癸一、总明诸佛分四
佛陀就正说了,正式宣说“开权显实”的观念。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明四佛章”。这个四佛,指的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跟释迦牟尼佛。这四尊佛是怎么开权显实的。这当中先讲三世诸佛,再讲释迦牟尼佛。三世诸佛当中又分成四段。先看第一段的“叹法希有”。
子一、叹法希有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佛陀在开显妙法之前先说了一件事,如此甚深微妙的法门,“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宣说的。这种情况就好像“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优昙钵华叫做祥瑞之花,它出现的时间大概平均三千年一次,都是在人寿八万岁、转轮圣王出世、人人奉行五戒十善的时候才出现。
这段经文为什么要强调叹法希有呢?蕅益大师说,令大众生起难得希有之想。我们不要说其他佛陀,我们就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说法四十九年,前面的四十几年几乎都是在讲因缘所生法。就是说,佛陀以前说的法都是直式的:你修五戒十善,人天果报;你修二乘,就是涅盘寂静;你修六度,功德庄严。佛陀很少讲横向的修学,就是把这些法如何融通到一念心性。佛陀的说法很少讲横向,都是单一的、直式的。所以,这个横向的理观的融通法门,是“时乃说之”,是到最后的时候佛陀做收尾用的。所以这个地方就要我们生起难遭遇想,生起恭敬心。
子二、说无虚妄
我们看第二段,“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讲到法是希有以后,佛陀又强调,你要信奉佛陀所说的法,因为佛陀凡有所说都是真实不虚的。
其实这段是很特别的。我们看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当然也有劝信,但是大方向都是在后面。你看《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够不可思议了吧?我们凡夫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但是它的劝信也是放在后面六方诸佛。只有本经在讲之前劝信、讲后又劝信,本经是两种劝信。我们很少看到佛陀还没有说法之前就劝信的,几乎没有。可见得《法华经》真的是不可思议!就是说,这种从根本上要我们从因缘的修证转成理观的修证,这的确是很难接受的,所以佛陀必须两番地劝信。
,!
在讲之前劝信一次,就是说,你在听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