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127集《妙法莲华经》 (第2/8页)

照了:谁感觉到痛?所以它这个六根是“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就是六根都可以回家的。

那么《法华经》,它的天台思想,它怎么回家呢?它直接从意根下手,就是观现前一念的意识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直接从意根的意识分别心回到真如本性,就直接的观心法门。所以,六根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必修的功课。

解决六根的最好方法,记住,就是把你沉睡已久的主人翁给叫起来。主人不迷,这个客尘就不得其便了。就是,攀缘心为什么能够在你内心当中一直控制你?因为你的主人沉睡了。就是,本来真能破妄,那么真能破妄,为什么大地一片黑暗呢?因为你太阳没有出来。

所以整个《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从一念的随喜修起。就是说,我们过去的心是跟着六根的节奏,当它向外攀缘的时候,我们就心随境转,所以就是不断地恶性循环,六根攀缘六尘,生起六识,六根染污以后又去激发你的攀缘心,你的攀缘心又更放纵六根,六根产生染污以后又把信息给攀缘心……好了,这两个刚好是好兄弟,攀缘心影响六根,六根也影响攀缘心,这是没完没了了。

直到你学《法华经》,你的生命开始逆流照性,你开始拒绝向外攀缘,产生一念的回光返照的力量。不要小看这一份力量,因为这是你生命当中第一次的逆生死流。你开始拒绝六根,开始拒绝六尘了,开始观照真如本性,从而奠定了你未来成佛的基础。

当然,一念随喜,它只是一念。我们要让这个念头相续,那就读诵《法华经》了,事修,把一念的随喜变成两念的随喜,变成念念的随喜,直到你内心的太阳出现为止。那么你内心当中,“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我们透过意根的观照,回光返照,这个时候六根就产生了六根清净位。所以,六根净化以后,诸位,心清净故,根清净,根清净故,尘清净。你所接触的六尘就有变化了。我们看看舌根清净以后,它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庚一、长行

我们看庚一的“长行”。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

佛陀又再一次招呼了常精进菩萨,说“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有前提的,在读诵《法华经》之前是有前提的。你什么都不学习就去读诵《法华经》,那效果有限的,你不能随文入观,不能入所谓的观行的内涵。要读诵《法华经》之前,你一定要先学习《法华经》,闻经达理,断疑生信。你要知道什么叫做一念随喜,什么叫回光返照。那么你具足这样的理观以后,再去受持是经,再去读诵、解说、书写,通过这五种法门的熏修,你未来当得千二百清净的舌功德。这透过理观、事修,佛陀先授记,未来有这么多的舌根清净功德。这总标。

这以下别示。别示当中有两段,先看第一段,成就上味。

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

六根本来是向外攀缘的,结果透过我们的理观的观照,消灭了攀缘心以后,六根开始净化。那么净化过的六根是什么情况呢?

不论是什么样的材料的食物,这个材料可能是美好、精致的,也可能是粗糙、丑陋的,不管它材质是怎么样,也不管它煮出来的味道是美味的或者不美味的,乃至于它的本质就是苦涩的,比方说黄连。不管你是什么酸甜苦辣的东西,只要进入这个六根清净的舌根当中,皆变成上好美味。这种上好美味犹如天上的甘露,非常的美妙,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出了心能转境。你六根清净以后,舌根清净,你接触的食物,“入此人口,成甘露味”,就变成你用心、用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