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集《妙法莲华经》 (第3/7页)

、魔、梵及其余的世间一切学者都不能转动,因为它是出世间法,这些凡夫众生只能讲一些人天的孝顺、布施、放生等等,他不可能讲出这种出世间法的。

四谛法是哪些呢?第一个,苦。这个苦是讲苦谛,就讲果报。这个苦集,就是讲集谛。苦灭,是讲灭谛。苦灭道,是讲道谛。讲这个苦、集、灭、道四谛。

有关这一个四谛法,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三十五面,附表第二十。

四谛法门是很重要的。大概我们学佛法,第一件事情你先弄清楚什么是善恶,善恶的因缘,什么是十善业、什么是十恶业,先从断恶修善开始。你把善恶弄清楚以后,你要做的第一个功课,就是要学四谛十二因缘了,怎么让你能够慢慢地慢慢地解脱生死,就要了解四谛十二因缘。

那么四谛法,我们看讲义。四谛,这个分成两种因缘:苦、集是杂染的流转门,灭、道是清净的还灭门。

我们先看第一个,苦。

苦。苦者,“逼迫”义,即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果。苦果。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你要能够解脱生死,第一个,要修这个苦谛。苦谛,先讲什么是苦呢?就是逼迫,就是这个东西对身心世界是产生压力跟逼迫的。它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三界六道生死的果报,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业报身,这老病死的业报身,这个是痛苦的。

佛陀讲这个苦谛的时候,他有三个阶段:第一个,示相。“此是苦,逼迫性。”利根人,讲这一转的时候就开悟了。对中根人,必须要劝修,“此是苦,汝应知。”对钝根人,他就必须要作证,对钝根人都一定要示相,佛陀必须要作一个证明,“此是苦,我已知”,我已经走过来了,给大家一个信心。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的定义就是逼迫。三界的果报产生的逼迫,来自三个方向:

一个是苦苦。苦苦指的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跟五阴炽盛,就是这八种痛苦的感受,本身就是逼迫性。这个大家可以理解了,你痛苦的感受出现的时候,你感到一种不自在的压力。这第一个。

第二个是坏苦。就是我们过去造了一些善业,当善业果报出现的时候,是一种快乐的感受,但是佛法说这种是坏苦,因为这种快乐它有一个问题,它会变化。而我们对快乐的诉求必须要稳定,所以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它本身就是痛苦。比如你小时候很快乐,然后你长大以后发生了重大事故,你身体出现重大的毛病,结果你从此以后快乐失掉,因为那个快乐跟身体健康有关系的。所以,当一个因缘变化的时候,你快乐就从此消失了,这个快乐是无常败坏的。佛法说快乐也是逼迫性,是因为,对望着未来它是不安稳的。

,!

第三个,是讲行苦。这个行苦就微细了,就是说,我们的身心世界,它不是一个寂静的状态,它会刹那刹那生灭迁流,就像水,它会流动的。这种迁流我们一般凡夫感受不到,要有禅定的人才知道。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灭迁流之苦,叫行苦。

这是第一个,佛陀把痛苦的形相讲出来,苦苦、坏苦、行苦,都是逼迫性。

那么,我们对痛苦应该怎么修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你知道。因为痛苦不要修,它是一个现象界,所以我们应该如实地去了知。

而第三个,作证,佛陀已经是真实了知了,就是佛陀因为了知了痛苦,才有办法成佛的。

这个苦谛的修为,很多人有一个盲点,尤其是净土宗,这个盲点更严重。净土宗说,欸,我不需要思惟苦谛,因为我的人生经验里面,我从小到大吃尽了苦头。小时候很多的病痛;长大以后,工作、婚姻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