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集《妙法莲华经》 (第6/8页)

的路。一开始求解脱,你要有自己的路,不必跟别人一样,契机就是妙法。就是说,你念佛,还要结合你对极乐世界的希望点。你看极乐世界,大家都读《阿弥陀经》,读《观经》,读《无量寿经》。你叫十个人出来讲极乐世界,十个人都不一样。正常,非常正常。

我再讲一次:离开三界火宅不需要平等,你有你的净土路,他有他的净土路,重点是它能够让你产生意乐,让你能够“争出火宅”。你看那个火,诸位你看前面佛陀的经文,这些三乘人离开火宅是用跑的,只有一道小门,他就能够跑出去。为什么?契机嘛。所以诸位!在三界的凡夫修行不要讲平等,三界没有平等。到了时候你可以讲平等,离开三界到了极乐世界你成就初地以后,每一个人都在真如本性,你也是在真如本性修行,我也在真如本性修行,那叫做“如”。在凡夫没有所谓平等这件事情。所以佛陀一开始是先讲差别法,为什么?契机,由契机来激发你的精进,最后成就解脱。是这个概念。

寅二、双合二喻

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盘乐。

那么二喻,前面的两种比喻,一个是免难喻,第二个是等赐喻。先免难,再等赐。“如来亦复如是。”作为一切九界众生的慈父,若见无量亿众生,以佛教门——佛陀要先用权法的方便门,来使令他离开三界的痛苦怖畏之道,得涅盘乐,特别是远离三恶道。佛陀是先讲差别法来免除苦难,再讲平等法而入第一义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我们看第二个,看平等法。

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什么时候讲平等呢?离开了三界以后。“如来尔时”,就是这个三乘诸子离开三界火宅以后,好,你有资格讲平等了。我有无量无边的中道的智慧,佛陀一念心性有无量的珍宝,十力、四无所畏等种种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我应该怎么样?“等与大乘。”这个时候佛陀讲平等了,我应该平等地把真如本性送给大家,不要使令有人独得偏空涅盘,应该以大乘的涅盘而灭度之。真如的涅盘是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的涅盘。所以,“是诸众生脱三界者”,只有你离开了三界,佛陀才会跟你讲平等,平等赐与诸佛所证的“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一相是法身德,一种是般若德,能生净妙之乐,解脱德。

所以当我们到了极乐世界,离开三界以后,阿弥陀佛跟我们讲平等法了,就是称性起修了。就是你在布施的时候,你虽然修布施法,但是其实你在开显真如。他虽然修持戒,他也是“持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持戒”,他透过持戒门来开显真如本性。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在开显自性的功德,就叫平等。

所以佛法的修学是这样,就是你要先找到你个人化的修学,先找出一条路子。离开三界是一道小门,小小的门,你要找到你这个门;等到你出去以后,平等的大门敞开着。是这样子。所以三界的众生找到自己的相应法门是成败的关键。

丑四、合无虚妄喻分二:寅一、牒前比喻;寅二、正合不虚

寅一、牒前比喻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最后总结。

舍利弗!佛陀教化弟子们,就好像长者来救拔诸子,刚开始先讲差别,有三车,羊车、鹿车、牛车,这比喻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来诱引诸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