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3页)

因為我們剛才說了,當時太平公主還有太子李隆基兩個人都很有勢力,唐睿宗李旦辦任何一件事兒之前都得先徵求他們的意見,無論是什麼事兒都得是先跟太平公主商議,然後跟三郎李隆基商議,這麼商議下來呢,這些宰相職位還能夠被睿宗李旦左右嗎?當然不能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就爭著來瓜分這幾個位置了。當時一共空出四個宰相的職位,後來吵來吵去,怎麼安排的呢?兩個分給太平公主的人了,另外兩個就分給李隆基的人了,這樣一來,唐睿宗本來把宰相都罷免掉,以為自己能夠安插一些勢力,沒想到最後和原來還是一模一樣,還是他的妹妹和兒子在左右著這個局面,那這個事情一出來,唐睿宗李旦可真是灰心了,灰心之餘,他想清楚兩個道理,哪兩個道理啊?第一個道理就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現在是勢均力敵,難分高下,可是不管他們怎麼難分高下,反正他們的實力都比自己強,自己想要讓他們鷸蚌相爭,然後坐收漁翁之利,看起來不太容易辦到。換句話說,他自己沒有本事駕馭這兩個人,這是他得到的第一個結論。他得到的第二個結論是什麼呢?第二個結論啊,是他們兩個這樣龍爭虎鬥,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而且還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國家不能夠定於一尊,政局越來越混亂,大唐的國力也在削弱之中。這不是唐睿宗李旦願意看到的事情啊,那咱們說唐睿宗李旦他面對這樣的局面,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啊?

我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就是面對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局面,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為什麼呢?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還有他們的經歷都不一樣,那現在唐睿宗李旦面對著這樣一件事情了,他應該怎麼反應啊?咱們也應該要考慮考慮他的經歷和他的性格了。唐睿宗李旦經歷是什麼樣的啊?他的經歷極端複雜啊,兩度當皇帝,當然被廢掉的時間比當皇帝的時間更長,在這個政治漩渦之中反覆沉浮,反覆沉浮造成了他什麼樣的性格啊?我們翻過去的史書,發現所有的書中對唐睿宗李旦的性格,如果用一個字形容的話,那就是&ldo;讓&rdo;,退讓,他形成了這樣一種退讓的性格。你看當年,他本來是當皇帝的,後來他的母親武則天當太后,他覺得母親比自己更強勢,玩兒不過母親,怎麼辦?主動把皇帝的位置讓給母親武則天了,這是讓了一次。那後來呢,武則天當了皇帝,讓他當皇嗣,當了十好幾年了,可是母親的想法有變,又把他的三哥李顯從外地給接回當時的京城了,李旦一看當時的情況又不好怎麼辦?再讓,把皇嗣的位置又讓給三哥李顯了,後來李顯從皇嗣的位置上順理成章的當了皇帝了,又要給他一個皇太弟的名分,他怎麼樣啊?他還是讓,堅決推辭不干,就安心當一個親王,那麼李旦這樣讓來讓去,是不是他性格特別恬淡的結果啊?這倒不能這麼講,每次他讓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地方,玩兒不過別人的地方。可是儘管如此,這樣一次一次退讓的經歷,也就造成了他一種遇事就退的性格,什麼事情出現了,他可能先抗爭一下,一看抗爭不過,馬上讓字就浮現在腦海之中,那現在還是這樣,他一看自己擺不平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關係了,怎麼辦呢?還是讓吧,乾脆我不當這個皇帝了,你們誰有本事誰當,我讓位得了,可是他想把這個皇位讓掉,他肯定還要考慮,讓給誰啊?當時太平公主是一支力量,太子李隆基又是一支力量,到底讓給誰好呢?我想唐睿宗李旦從李唐王朝發展的大局考慮,還有從中國古代自古以來的這種父子相承的繼承原則考慮,他還是選擇讓給他的兒子李隆基了,產生了讓位的想法。

畫外音:

唐睿宗李旦無疑是一位悲劇人物,他第二次登上皇位的時候,原本想整頓朝綱,改變國家的混亂狀態,但在唐朝的政治漩渦中,睿宗李旦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左右,更談不上左右朝政,&ldo;讓&r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