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3/5页)
着书手、巡役们向商人和船主收钱。
之前李肆借着县里的势力,还有刘兴纯和陶富的挟制,压着他们不乱动,现在蒋赞一来,李肆没碰动,书吏们自然要爆发了,在商人身上爆发。
“对!封江!全都拦下来,把今年的积欠都补上才能走!”
“老子们还要过年!加倍!”
书吏们像是压紧的弹簧被松开似的,一个个蹦得老高。
听着一片叫嚷,那个最先鼓动的向案头反而没声了,就捻起胡须缩在一边看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线的碰撞
() 第十五章底线的碰撞
浛洸的横江木栅前后都堵满了大xiǎo船只,甚至连江两岸都铺出了长长船影,江面到此之处骤然变窄,像是得了梗塞的血管一般。
无数人正涌上浛洸码头,还有不少人直接沿着相邻的船只跳上岸边,岸边有一排钞关办公和堆放货物的木屋,被数百上千人围得水泄不通。见那些人有商人伴当,有船夫艄公,甚至还有穿着绸布的商人,一个个都脸红脖子粗地叫嚷着,不少人jī动得砸屋子踹mén。
“税关书吏是世代相继的,他们掌管着船只的查验,货物的估价,税薄的登记,税银的经手,每一项事务都是专业活计,没个十来年的实务,根本没办法胜任,就跟衙mén的胥吏一样,换个人,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太平关的经制书吏是八个,分到浛洸只有两个。朝廷要的税银定额那么高,根本就应付不过来,所以监督委员必须增设书吏,现在浛洸有十七个……”
“书吏还得靠算手来核算税银账目,靠巡役来上船查验,一个书吏身后又有十多二十个帮衬,浛洸厂不过是个分关,就养着好几百号人,还不算署馆那委员手下的人。事多就人多,人多银子也huā得多,银子huā得多,就得从商人身上找回来,所以商人都说‘过钞关如过鬼mén关’,即便名义上的税率定得再低,钞关都是奔着你有多少ròu就割多少来下刀的。”
浛洸南岸,看着对面的热闹景象,李肆像是在介绍,又像是在感慨,身边的彭先仲连连点头,他可是有切身感受。
“有这样的税关横在商人面前,不仅抬高了货价,还增加了风险,让你们商人没办法核算盈亏,只能估mō着贩运,货卖掉之后才清楚能赚多少,所以没一定本钱的人可不敢作生意。”
李肆说到这,彭先仲接道:“有本钱也落不着好,我家老爷子看得清楚,三十年前,英德清远和阳山一带,和我们彭家一起走湖南的还有好几十家,可到现在,除了两三家,其他都败了,新起来的也多半会这样。除非是皇商和官商,可有时候出了地界,皇商和官商也要被自己人盘剥,嘿嘿……咱们行商人有句俗语,叫赚得了一时,赚不了一世。”
彭先仲又叹了口气:“老爷子这辈子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江海一帆尽,陆地可行舟……”
他这说的是商流畅通,李肆嗤笑:“这可是比改朝换代还难的愿望。”
“无关隘是不可能的,但是让它弱化掉却有可能,这样咱们的生意就好做多了。之前借着浛洸厂没委员在,压住了书吏,不让他们luàn伸手,可我终究没办法掌握他们,现在这形势,该是有机会了。”
李肆朝彭先仲示意:“你可以去了,记得到火候了才出面,之后还要把握好分寸。”
彭先仲点头,身边还跟着陶富,他是去充当李肆的耳目,正一脸的不情愿,李肆朝他瞅来,又赶紧展颜以对。
“凭什么把我们空船下行按重船上行算?”
“补什么欠?之前收没收又不管我事我这可是头一次运货去广州”
“我这不是喜绸,是普通的白绸你给我按年节才有的喜绸价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