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4/5页)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上两点的前提下,可以努力学习一切优良品质,从而去不断地随缘利益他人。
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27、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27、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一位朋友问:看到大家是因为精进心而引起的问题,真是很惭愧。不知老师是否有更好的对治放逸习气的办法吗?总感觉没那么大的上进心,很懈怠。谢谢老师!
我提供一下参考。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进。
《法句经》:“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大意是说,我们刻意地去精进,结果这反而是“妄心”,而不是真正的精进。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精进呢?那就是仔细体察、分析、领悟、驾驭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不生出“妄心”来,或者将妄心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用闪念取代妄心,或者直接生出善心来,这就是真正的精进,而且这种精进是没有止境的。精进不是作秀,是自己真实的心行的改善与提高。
所以,这位朋友要注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仔细体察、分析、领悟、驾驭自己的心念,这就是大精进。而不要误以为某种固定形式化的内容才是精进。
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8、更大的福智资粮
28、更大的福智资粮
一位朋友问:请教老师:“加行位菩萨因为得到了福智资粮”,这话啥意思呢?这个福智资粮在加行位的位置上是有尺度要求的吗?学生愚钝,请老师给说的再详细些,谢谢老师!
我的回答仅供大家参考。关于资粮,《菩提资粮论》卷一:“资粮者,能满菩提法故,譬如世间瓶盈、釜盈等;盈是满义,如是以满菩提法为菩提资粮。”《佛学常见辞汇》:“【资粮】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 大意是说,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修养、修行)也是如此,也需要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称为资粮。资粮充盈了,就像世间的瓶子满了、锅满了一样,这样才能满菩提法(寻求菩提觉悟之法)。
这些资粮中有福智资粮。福智为福德与智慧的合称。《佛光大辞典》:“【福智】福德与智慧之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之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之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大意是说,修菩萨行者通过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积累福德与智慧资粮。他们的实践过程是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福、智二行(福智二业)是觉悟圆满(成就菩提)最殊胜的实践,所以称为“二种胜行”。
可见,觉悟成佛是需要福智资粮的,而且是需要很多的。可是,我们很多人没有那么大的福德和智慧,难道就无法修养自己,无法成就无上菩提了吗?
关于这个,善无畏(637~735)在所译的《大日经》中特别提出关于菩提心的解释。文中说,什么是菩提呢?它就是“对于自心的如实地了解”,也就是“无上正等菩提”。这里,“如实地”就是“按照真实情况”的意思。又说,虚空自性就是心的自性,心的自性就是菩提的自性,所以心、虚空界、菩提(三者)相通无二。因此,想了解菩提的,就了解自己的心性(本性)好了。本经认为使菩提心清净的过程(即证觉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心的过程。这就使菩萨行由积集福智资粮的外部行修转变为认识自心从而开显自心(菩提心)本具功德的过程(《中国佛教》【发菩提心】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