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所说经》中,揭示王道之意义、治国之要术,并为王者举出世间种种罪过以为警诫。可见,并没有谄媚的意思,而是真心希望国家和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3)佛家为王道所讲的法,是从人本、也就是利益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而讲的,而不是包庇、谄媚不良行为。例如据《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载,“一国之王有下列五种令人民尊敬、爱乐之法,即:(一)恩养苍生,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故人民咸被恩泽而无不爱乐。(二)英勇具足,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双全,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故人民畏威怀德而无不爱乐。(三)善权方便,谓国王智谋机变,神用莫测,于柔顺者保护之,于强戾者则以方便制伏之,故人民畏威怀德而无不爱乐。(四)正受境界,谓国王善能筹量府库之积蓄,而以仁爱之心赈济疾病、贫乏者,故人民咸被恩泽而无不爱乐。(五)勤修善法,谓国王具足正信,深知果报而修习正因,以证圣果,故人民尊仰效慕而无不爱乐。”其中为国王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种种利益人民群众的行为、方法。
(4)国家和社会有运行机制、规则,即便“警察、法院或者军队”或者其他行政部门违法侵犯百姓的利益了,也有相应规则解决,例如媒体的监督、检查和人大等部门的参与等,如果认为这些机制不完善,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来逐渐完善这一机制,例如向人大提供议案等等。拿不出解决方案,又一味发牢骚,言行偏激,是不理智的行为。
2、(1)我们宣扬民族文化,宣扬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对待一个人,要客观地看待,学习其优点,扬弃其缺点,而不是以偏概全。如果只看到一个人的缺点,那么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我们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学习了。例如,对于伯夷、叔齐,我们学习的是其气节、精神,扬弃的是“不分善恶不知为百姓解脱苦难,维护残暴的纣王”。再比如诸葛亮,我们学习的是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扬弃的是他的愚忠。不这样中道地看待一个人,那么历史上的人物就几乎都得打倒了。
(2)民族文化提倡爱国、利民,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基本民族道德。因为我们都希望国泰民安,不能认为爱国就是谄媚权势。
(3)民族文化的传播是从文化的角度且扬弃了宗教的成分来服务社会和大众的。宗教追求去虚幻的彼岸世界,将自己交予超自然的神灵。而我们民族文化,特别是佛学文化所强调的是“此岸即彼岸”,龙树菩萨言:“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中国大百科全书(佛教篇)》【龙树】条)而且佛家认为“正认主人公”,主动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改善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别人。
3、佛家中道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这样,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佛家既不否定领袖的功绩,同时也认为,领袖英雄的功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领袖的权力而言,也是这样的。一方面,领袖有着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受到集体领导、人民(如人民代表大会)和正义呼声(社会因素)的制约。领袖使用权力也是在法律、法规等规则的范围之内使用的。所以,我们应该中道地看待问题。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42、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42、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一位朋友留言:敬请郭老师讲讲夫妻相处的道理。谢谢老师。
以下仅供参考。佛家认为夫妻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看一下夫对于妻应该怎么做。据《六方礼经》、《善生子经》和《优婆塞戒经》,认为:“夫当以五事安养其妇。五事者:一、正心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