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十) (第2/3页)
林、耦园、艺圃、退思园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古典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我在玉雕市场溜达一天之后,当晚去了金鸡湖畔,进入了网上预订的宾馆休息,第二日沿京杭大运河,去了寒山寺,又步行至太湖畔转悠到了下午三点钟,又乘公共汽车赶到苏州站,坐上了返回海宁的火车。
在在高铁上,我思潮起伏,写了一首七律《访苏州》——
一碗碧螺春正好,金鸡湖岸故居寻。寒山寺外乌蓬失,朱雀桥边稠雨霪。熠熠虎丘泉远语,浮浮高铁逐苏音。此程此别莫相问,哪缕乡愁不寸心?
226
天净沙 流浪人
大地一片青苍。务工心系家乡。岁尾无端悚徨。浮萍无向。待东风雁徒伤。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不仅景色美,主要的是文化厚重。多年以前就很想去走走,沾一些那里的文化气儿。
说起文化气儿,通俗一点,就是世人对文化的悟性与其展示的形貌式。现在的经济社会,富贾官胄沾上叫——染贵气儿,文化人沾上叫——书香气儿,贫下工农、也就是现在的弱势群体沾上了叫——穷酸味儿。
很小的时侯,春节家里贴对联,买市场上卖的印刷品,又便宜又好看。但父亲非要买墨汁儿、买红纸自己写。不仅费时费工,还吆喝着我帮忙扶着、牵着。说家里是书香门第,太爷还做过从六品官,染染书香气儿。直至后来走上务工之路,方知父亲的良苦用心。
虽辍学务工,从小染了点书香味儿,时常舞文弄墨,社会上有些人当面见了,说还有些文化气儿,但转过身去,立即就戳脊梁骨——满身穷酸味儿。想想,这些市井炎凉之众,当文化人说他们身上全是铜臭味儿时,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味儿了。
这穷酸味儿染上便是若干年,出身又是农民,形势所迫便随了务工大潮,回乡创业又相继失败负债,这穷酸味儿便越来越浓。
亲戚见了避,朋友见了躲,乡邻也是冷眼旁观——文不是秀才,武不及个兵,一股穷酸味儿,我家你可别来!
能做到明哲净言的人寥寥无几的,不过,他们身上也同样染着穷酸味儿。
诚心相扶的人还是有的,却是万里挑一了。明哲净言的人确实是寥寥无几的。
尝尽冷言冷语,品味人世沧桑。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酒喝多了有酒瘾,烟抽多了有烟瘾,这穷酸味儿跟上我也上瘾。一边务工还债,一边舞文弄墨,这股穷酸味儿,总挥之不去,就如同上瘾,形影不离。
前几年家乡搞起了全域旅游,身上这股穷酸味儿的劲道又浮起来,写了几篇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