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5页)

来。燕子想起好多年前她写的那些信,那么多信,从大漠深处,从骑马的邮递员,到骑自行车的邮递员,一直到绿色邮车,那时她只见过马背上的邮递员,自行车和邮车要在托里县城才有,到了乌鲁木齐就是火车了。她的信就是这样被拉走的。她还记得在沙漠小镇那个只有两间房子的邮电所里,老所长给她讲述信件的传递程序,老所长甚至讲到了飞机,好多邮件是飞机拉走的。“想想吧孩子,你亲手写的信坐上飞机到天上去了,孩子你想想吧,这是多么叫人高兴的事情啊,我在邮政干了一辈子,我还没写过信呢。你不要不相信,我就是本地人,祖宗八代就在沙窝窝里放羊种庄稼,我的亲人都在沙窝窝里,我给谁写信去?谁又给我写信?用不着嘛,骑上马一会儿碰上了,想写也没法写,连那个念头都没有,孩子你太幸福了,你至少有那么多念头,那么多愿望。”老所长就唱起来了,用的是牧人的调子,那么悠长的调子,跟大漠风一样舒展而漫长,越过戈壁、沙漠、绿洲、草原和群山,反复回环的只有两句唱词,就把准噶尔大地牢牢地给抓住了,跟马缰一样,燕子还记得老人唱出的沙哑而低沉的句子——

在那遥远山脉的坡上,

盖着金色的寺庙;

在那火热的胸膛里边,

埋藏着美好的愿望。

燕子美好的愿望被邮车拉走了,这可是一封能收到的信。

爷爷奶奶果然收到了燕子的信,他们没有回信,他们来看燕子了,还要看这个叫王卫疆的坏小子。燕子在给爷爷奶奶的信中,一口一个坏小子,爷爷奶奶就知道燕子找到幸福了,美好的愿望要实现了,两位老人没打招呼就来了。千万不能用口里人的心态去想象遥远的中亚细亚,在大漠深处,百岁老人多的是,而且脸色红润,健步如飞。爷爷奶奶提个包,给邻居打个招呼就走了,连门都不用锁,掩上柴门,隔墙喊上几声,就走了。牛呀羊呀鸡呀,还有地里的庄稼全托付给邻居了。两位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可以想象他们有多么惊讶!眼睛都要飞出去了。更让他们吃惊的是,两位老人没花一分钱。老奶奶一下子显出她当年走江湖的非凡本领,“老头子,听我的。”老爷爷就成了脚夫,跟在老伴后边,一路上都是老伴在招呼。他们拿上信拦住去小镇的毛驴车,再从小镇拦住去县城的手扶拖拉机,到县城压根就没想去长途汽车站,他们从沙石大路到柏油马路,他们就认柏油马路,他们就站在柏油马路上拦那些大卡车。130这种低吨位的车子他们看不上,他们等到的第一辆车子就是拉蔬菜的130,满满一车皮芽子,麻袋里装着,味道那么浓烈,老远就让人打喷嚏。小伙子脑袋伸出来问他们:“老人家去哪里?”

第五章 燕子5(2)

“奎屯,很远的地方。”

“咱们顺路嘛,上来吧。”

“你这车子,能去奎屯?”

“乌鲁木齐都去呢,伊犁都去呢,只有南疆去不了,上来吧老人家,有座位。”

“你这车子,哈哈,小伙子,跟毛驴车差不多。”

一辆克拉玛依石油局的美国进口油罐车停下来了。开油罐车的石油鬼子听了两句就明白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老人家,我这车子你满意吗?噢,还差不多,差不多你就上来吧。”

油罐车的驾驶室有一间房子那么大,还有空调呢,还有各种洋气的饮料,爷爷奶奶尽情地享用,下车的时候给司机留了些西红柿和甜瓜。下车的地方是五公里路口,石油鬼子指着路口的小摩的说:“老人家,那电驴子两块钱就能把你们拉到市政府。”石油鬼子摆摆手,开上巨大的油罐车到独山子去了。爷爷奶奶用不着坐小摩的,奶奶告诉爷爷:“就在这里找,燕子喜欢的人肯定在这里。”五公里路口来来往往全是汽车,热闹得不得了。出了沙窝窝,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