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5页)

和比当前占主流的“劣等思想”还要“劣等”的思想。

为什么存在这么一个例外?读者在继续阅读完本条后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个例外。

这样,

1)比当前占主流的“劣等思想”还要“劣等”的思想;

2)占主流的“劣等思想”;

3)“优良思想”,

三部分根据各自的优劣的相对程度为X轴,持有人数为Y轴,可以想象出一条钟型曲线。

X轴正方向趋向于相对的“优良”;X轴负方向趋向于相对的“低劣”。

这条钟型曲线中间部分是当前占主流的“劣等思想”。

这条钟型曲线右边那部分是“优良思想”。

这条钟型曲线左边那部分是比当前占主流的“劣等思想”还要“劣等”的思想。

因为X轴定义是优劣程度,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定义,但是如此与更加精确的定义相比,反而具有更多的发展的可能。

如果思想的“实际价值”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的“公认价值”以某种关系跟随思想的“实际价值”的发展。这里说的“公认价值”是指一个群体的“公认价值”,不是指群体中某个个体的“公认价值”。即“公认价值”是群体中所有个体“公认价值”某种平均的结果。

相信不少思想敏锐的读者看到这里已经发现了,我之前作的铺垫,和“群体”和“个体”之间可能构成的关系。

接上面的,群体的“公认价值”随相应思想的“实际价值”的发展而发展了,如果群体中某些个体的“公认价值”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的速度低于群体某种平均发展速度的话,会发生什么?

可以根据“优良思想”和“低劣思想”的定义,(注:这里因为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在同一时刻同一思想实际价值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直接根据“优良思想”和“低劣思想”的定义进行比较)

个体的“公认价值”-实际价值>“公认价值”-实际价值

也可以根据“相对思想优劣量” 的定义,

(个体的“公认价值”-实际价值)/实际价值>(“公认价值”-实际价值)/实际价值

得知此时这个群体中的个体的“公认思想”比群体的“公认思想”更加劣等。

这表明什么呢?

即这个群体中的个体的“公认思想”向代表群体的钟型曲线X轴负方向移动了,即变得更加劣等了!

注意,这种负方向移动不是由于个体的“公认价值”降低了,个体的“公认价值”不变,甚至提高了,但是只要个体的“公认价值”发展的速度低于群体某种平均发展速度的话,由于个体不是孤立的,他存在的基础不是隔离开来,他处于一个群体中,所以在群体发展的趋势下,在钟型曲线上,他表现为自动地向X轴负方向移动了!即被发展的趋势所逐渐淘汰了!

为什么说“淘汰”呢?

前面写过,钟型曲线左边那部分是比当前占主流的“劣等思想”还要“劣等”的思想。

这些被“淘汰”的群体中的个体将逐渐自动地归入此类。

为什么说归入此类的那部分个体是逐渐被“淘汰”了呢?

归入此类的那部分个体将因为他们的“公认价值”与群体的“公认价值”不同,所以就要冒着占主流部分思想持有个体不冒或者相对少冒的各种风险。

风险随X轴负方向逐渐增大,先是“道德风险”,向X轴负方向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能是 “法律风险”了。

16.其实本文后面的部分和前面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依托,有些即没有依,有没有托的部分,可能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在以后文章中可能成为预设的铺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