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独辟蹊径啊,君侯! (第1/4页)
当天百姓回归冀州,军民一心,上缴了财物,又重新发放分配。
加上曹操承诺以三郡之地库藏来援,缓解了徐臻眼下之急。
过了三日,徐臻连河间也拿了下来,实际上打得还算是小心翼翼了,本身里面的守将就没有一人,只剩几千守军。
战绩之斐然令百姓不得不臣服,所幸的是听闻过徐臻在兖州、徐州和南方的各种名声,都知道这是位爱民如子的君侯。
如今也是天子诏书下亲自封下的冀州牧。
毫无疑问选择了拥戴。
不过在夜里贾诩与徐臻又复盘全局的时候,其实还是认为有一定的可能,得益于袁绍的劫掠计划。
他带走了钱财不错,带离了民心也不错,但最终产生巨大改变的是在民众心中种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
再好的惠政,再好的主公,惹急了一样要逼死老百姓。
徐臻会不会和这样?
那谁知道,但是他连袁绍都打得抱头鼠窜,以后他要劫掠起来肯定更加彻底,惹是惹不起的。
动辄烧下几十万石粮草,对于两军来说那是一场胜负的关键值得欢庆,可对于百姓来说算个屁的欢庆,他们蹲在野地里看着火光的时候都欲哭无泪。
那可是一年到头来的劳苦所换,背靠天炎,脚踩蒸地,劳苦为家囤积的粮食,一个拉出去抢走,一个追上来烧了。
就这样没了。
但是又明白没办法,如果不烧的话他们倒是回得来,这些粮食也回不来。
总归是苦的。
只有真正不打仗了,才能每一年都数着安稳收成过日子。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徐君侯当年所在的三郡,也就是陈留、九江和庐江,那可都是已经不招兵买马了,只管种地耕田,而且土地一开始是租借,等几年之后可以凭借买断把田产买下来。”
“听说了,是这样的政策,他的惠政是沿袭兖州军屯,当然军屯也是他主张,先借牛借田给百姓,种地交税,多出来的做存粮在家中,等多余了就换成钱,钱又多了就换金银,最后可以买田地自己种。”
“那,租的和买的有什么区别……”
“租田税收高,买了田地,只需要缴纳一分,有时候收成好,半分都可以,当然不是所有田土都能买卖,要抢的,看能开垦多少出来,咱们冀州土临近了黄河,水灾多着呢。”
“一分?”
谁还附和后面那句黄河水灾,都在想的是怎么要这么少,当年袁绍在的时候也是二八开税,而且田土大多不是百姓的,他们永远没有归属感,随时可能会被驱走。
安稳种地数年倒是可以存钱养家,可惜的是乱世向来不平稳。
所以还是要田土才安心,十年前可能大家想的是,能有地种就不错了,只要它可以产粮食,产出来了能分给家人一口饭。
现在恐怕要更多了,要问一问田地能不能分一小块,给我家种世代耕田。
这种心绪,士族人大部分不会明白,他们或许会嘲笑为何有人理想为世代耕地而不是报国扬名。
不过在经历过流民荒灾的百姓眼中,世代耕地就是最脚踏实地的活法,靠着老天而活。
二八开税就不算多,三七百姓都可以接受,哪怕有人弄到了四六,老百姓咬着牙也会暗地里骂几句,然后无奈接受。
“种吧,这屯田之政光听着就感觉比之前活泛许多。”
“立足于百姓便是好事,我先回去告知乡民,诸位告辞。”
“告辞!”
“俺也去奔走相告了!”
这里是清河外的告示之地,许多乡村亭落识字的人都来看新告示,但还不是内政的新政内容,只是相当于一个预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