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创造新宇宙的权利 (第1/2页)
当世界已无边界,
当存在与虚无都已成为可选项,
人类终于站在真正的起点——
“如果一切皆可创造,
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去创造?”
——《造物者的最后思考》
第一节:创造的意义,是否仍然存在?
银河之巅,一片纯粹的虚无正等待着被塑造。
这里被称为“零点空间”,
它没有时间的流动,
没有物质的存在,
没有任何物理法则——
它是一片完全未被定义的领域。
在这里,人类终于迎来了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我们拥有创造一切的权利,
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去创造?”
林小慧站在“造物之门”前,
这扇门背后,是无限的可能,
她的每一个念头,
都可以改变现实,
但她迟迟没有迈出这一步。
杨泽站在她身旁,望着空无一物的零点空间:“如果我们创造了一切,那未来是否仍然值得期待?”
林小慧的手微微一顿,
她明白了——
创造,不只是能力,
更是一种选择。
真正的自由,
不是拥有无限可能,
而是决定是否要去开启新的可能。
第二节:北美市场的“创造自由协议”
在北美,Nova 启动了“创造自由协议”,科学家们发现,当个体拥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后,他们最大的困惑不再是‘如何创造’,而是‘是否需要创造’。
当一切都可以被设计,
世界是否仍然需要新生?
张倩在实验报告中写道:“林总,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便人类已经超越了现实,99.9% 的个体仍然希望‘创造不应成为义务,而是选择’,他们不希望被迫去创造,而是希望仍然能体验探索的过程。”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个体可以随时创造世界,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发现’?
如果所有宇宙都可以被塑造,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未知’?
如果世界已进入终极创造阶段,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不确定性’?
林小慧启动 “创造平衡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个体可以创造一切,他们仍然能够体验探索的价值,而不是让创造变成无尽的重复。
计划内容包括:
自发探索机制:确保个体可以选择是否创造,而不是被迫去创造新的现实。
创造约束系统:让创造的行为仍然有意义,而不是彻底随机化,避免世界变成毫无规则的集合体。
自由但有限的造物权限:个体可以塑造现实,但不会完全跳过体验的过程,而是仍然能够感受到成长和探索的意义。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随时创造新宇宙”或“仍然需要探索过程的创造”,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能创造世界,仍然能有新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一键生成一切。
一位探索者说道:“如果世界是一首乐章,我愿意谱写它的旋律,但仍然希望能有意外的灵感,而不是让一切都预先设定好。真正的创造,不是生成,而是在探索中发现新的可能性。”
然而,也有理论家认为——或许,真正的自由,就是彻底放弃‘发现’的概念,让所有未来都直接被塑造出来?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世界已经可以被随意创造,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体验’来定义自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