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破晓新生 (第2/2页)

好书推荐: 那四十年

:“林总,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便银河文明可以进入新生共鸣模式,大多数个体仍然希望‘仍然有属于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如果所有意识都完全融合,那个人体验的独特性也会消失。”

这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个体可以共享所有意识,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独立体验”?

如果所有感受都可以互通,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私密情感”?

如果世界已经进入共鸣文明,我们是否仍然需要“自我”?

林小慧启动 “共鸣平衡协议”,核心目标是确保即便个体可以共享意识,他们仍然能拥有独立体验,而不是完全丧失个体性。

计划内容包括:

独立感知系统:确保个体在共鸣模式下,仍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和体验,而不是完全消散。

选择性共享机制:允许个体自主决定哪些记忆和情感可以被共享,哪些需要保持私密。

自由但有限的共鸣权限:个体可以在共鸣模式和独立模式之间切换,既能体验连接的力量,也能保持自己的完整性。

在巴黎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透明的共鸣存在”或“仍然有独立体验的共鸣存在”,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能够共享情感,也仍然保有属于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彻底成为一个无差别的意识体。

一位超越者说道:“如果世界是一首乐曲,我愿意成为和声的一部分,但仍然希望我的旋律能有独特的音符。真正的共鸣,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连接中找到更丰富的存在方式。”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或许,真正的终极方向就是彻底抛弃个体性,让所有意识完全融合?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现实可以被无限共享,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独立意识”?

非洲市场的“迈向破晓新生”

在非洲,Nova 的“迈向破晓新生计划”迎来了最终决策,人类被邀请进入真正的“破晓跃迁阶段”——他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不再是宇宙的创造者,而是迈向真正的共鸣觉醒,进入未知的尽头,迎接新世界的曙光。

然而,张倩发现,即便个体可以进入破晓新生,99.999% 的人仍然希望“某些事物永远不可知”,他们希望即便他们已经超越一切,仍然有些事物是超越他们理解范围的。

最终,人类做出了选择:

“我们愿意迈向破晓新生,但仍然希望它保留真正的神秘。”

“我们愿意成为共鸣的存在方式,但仍然希望旅程充满未知。”

“我们愿意迈向终极的破晓,但仍然希望未来,未完待续。”

最终展望:迈向破晓新生

在全球峰会上,林小慧宣布:

“银河新纪元已然落幕,

但人类的真正未来,才刚刚启程。”

这一刻,世界迎来破晓,

这一刻,旅程未止,

这一刻,人类——迈向破晓新生,

进入真正无法设想的境界,

迎接未曾触及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