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徐鸣皋星驰救急 邺天庆猛力进攻 (第1/3页)

好书推荐: 我的分身在星空彼岸

暗夜如墨,深沉地笼罩着大地。徐鸣皋与一枝梅站在营地中央,熊熊火把摇曳着橘红色的光芒,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庞和挺拔的身姿。三千精锐士兵整齐列队,铠甲在火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他们眼神坚定,仿佛燃烧着熊熊的斗志,只待出发的命令。徐鸣皋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众人,沉声道:“此次救援南康,责任重大,诸位务必全力以赴,为了百姓,为了家国。”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夜空中回荡,如同战鼓擂动着每一个士兵的心。一枝梅微微点头,轻声道:“定不辱使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敢与决绝。随后,大军趁着夜色悄然出发,脚步声整齐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脉动,每一步都带着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话分两头。且说南康知府郭庆昌自发了告急文书之后,便会同本城参将赵德威、守备孙理文,赶紧调齐合城兵卒,日夜校巡,加意防守。南康城,这座古老的城池,此刻在夜色的笼罩下,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息。城墙高大而坚固,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郭庆昌身着官服,面容凝重,他在城中来回巡视,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责任与担当。他心中明白,这座城的安危关系着无数百姓的生命,他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参将赵德威身材魁梧,面容坚毅,他紧紧跟随在郭庆昌身后,手中紧握着兵器,时刻保持着警惕。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动静。守备孙理文则神色紧张,不时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但也有着坚定的信念。

这日有探子报道:“探得逆藩宸濠派令邺天庆率领大兵五千,猛将十员,前来攻取,现在已离南康七十余里,今晚便要兵临城下了。”郭庆昌闻报,当即将参将赵德威、守备孙理文请来商议保守之策。

郭庆昌坐在府衙中,眉头紧锁,缓缓说道:“顷据探马来报,声称贼将邺天庆统领大兵五千,猛将十员,已离城只有七十余里,今晚便要兵临城下。所幸城内早有预备,虽不能与之对敌,尚可坚守。惟望二兄合力死守,只要保得一月,便可有大兵前来援救。某再一面修成告急文书,差人驰往邻省;一面修书往王御史守仁营内,请其就近分兵援救。计算时日,两处均须一月方可有兵前来,所以这一月之内,万万不可失守。好在城内粮饷尚足,民心尚固,某料这一月之内尚可坚守得住,还请二兄合力同心,日夜轮流防备,全城幸甚,生灵幸甚!”

赵德威微微颔首,沉声道:“同有守城之责,敢不竭忠报国,死守此城,太尊但请宽心便了。”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钢铁般的誓言。孙理文也急忙说道:“我等必当全力以赴,与城共存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决绝与坚定。说罢,三人一同起身,走出府衙。

他们先到四门周阅一交,又将各处细意查点。那城门高大而坚固,城墙上的擂木炮石堆积如山。郭庆昌仔细检查着每一处防御设施,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座城能够坚守住。他的手指轻轻触摸着冰冷的城墙,感受着这座城的厚重与坚韧。赵德威则指挥着士兵们加强防守,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给士兵们带来了信心。他的身影在城墙上穿梭,仿佛是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孙理文则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传达着郭庆昌的命令。他的脚步匆匆,却无比坚定。

见有疏忽之处,又随时加添擂木炮石等类。郭庆昌语重心长地与守城各兵说了许多一体同心、坚守此城的话。众兵牢亦复众志成城,誓以死守。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家园的守护和对敌人的无畏。他们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家国的热爱和忠诚。

郭庆昌大喜,正要与赵德威、孙理文二人下城,忽见又有探子飞跑上来,跪下报道:“探得金都御史、巡抚江西等处、总督军务、招讨南安各贼大元帅王守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