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第2/3页)
發現被害者已經寫下自己的姓名後,將這一死亡信息進行了加工。這個兇手&l;西野&r;〔※&ldo;にしの&rdo;在用做人名時可以寫成&ldo;西野&rdo;。〕之所以知道紅絲帶,似乎不是因為歧視,而是對愛滋病問題有著高度的關切,而&l;西野&r;同樣也知道被害者是一名愛滋病感染者。所以,多虧了本鄉的迅速解決,成功阻止了媒體的多餘報導。&rdo;
說完,福島嘆了一口氣。
&ldo;呀,要解決一個事件好像還挺辛苦的呢。本鄉總是一臉輕鬆的樣子處理那些事件,所以我總覺得只是轉述一下應該也很輕鬆的,不過看來我錯了。這活真累人。好了,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六年前,二〇〇〇年,天使兔劇團將大本營轉移到了東京。所以接下來的這些事件跟我們和本鄉都沒有任何關係。代替本鄉登場的正是大爆笑咖喱先生,他遭遇的第一個事件是在元旦不久後發生的交換殺人事件。在想殺死a的b和想殺死c的d相遇後,雙方協定由b殺死c,由d殺死a,以此製造不在場證據和隱瞞犯罪動機。在大爆笑先生成功解決這一事件後,馬上又出現了模仿犯罪……不過,這種情況究竟算不算是模仿犯罪呢?像我剛才所說的,以先前的交換殺人構思為基礎的雙重殺人事件馬上又發生了。所謂的交換殺人,就是a被害後首先會遭到懷疑的b,和c被害後首先會遭到懷疑的d聯合起來實施的犯罪,換句話說,這個犯罪的前提是雙方都持有非常明顯的殺人動機。可是,緊接著發生的模仿犯罪中,兇手b對a的殺意,以及兇手d對c的殺意都是非常隱秘的。而且,這裡的兇手b和兇手d都是按照自己的殺意進行的犯罪,也就是b殺害了a,d殺害了c,他們所做的,只是將其偽裝成交換殺人事件而已。在a遇害時,b明顯沒有任何不在場證據,但d卻有異常確鑿的不在場證據,在c遇害時則相反,b擁有可疑的不在場證據,而d則故意不準備自己的不在場證據。他們利用了&l;不久前才剛發生過交換殺人事件,他們不可能馬上模仿&r;和&l;可是兇手不可能在絲毫不為自己準備不在場證據的情況下進行殺人,而且他們也沒有動機&r;這兩個思考障礙與警方展開周旋。這就是名偵探們經常說到的&l;誤導&r;法。最後,讓受到b和d的挑釁,一心想要粉碎他們的不在場證據的警方調查人員們猛醒過來的就是大爆笑先生,在他解決這一事件時,為了將其與第一個事件進行比較,專門準備了兩張梯形圖(見圖26)。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