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景,而尤瑜与彭芳还是第一次谈话,且他们同在一个班,天天睹面,不存在别离的景况。生搬硬套,张冠李戴,制造噱头,哗众取宠,歪曲事实,攻击别人,这对尤瑜与彭芳来说,都是极不公平的。但当他听到彭芳词锋犀利的发言后,觉得自己想说的那几句苍白无力,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又何必再罗罗嗦嗦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想不到一个文弱的女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议骇俗。竟像太阳一般,发出让人眩目的强光。他不禁对她油然而生敬意。

第二天一早,班上更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讲台上摆着三尊惟妙惟肖的泥塑,一个弯腰如弓马脸长,一个瘦似枯枝黑炭面,一个双面恰似钉鞋踏软泥,他们手中擎着的石头才打出去,就砸中自己的脚,各自脸上的痛苦表情,仿佛让人听到了凄厉的哎哟声。黑板上写着句点意明义的标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黎疾、胡洁、乔俊见了,猪血似的红脸不不知往那里搁,同学们见后,笑声如潮,人人按着肚皮弯下了腰。大家都夸彭芳是个奇女子,她的睿智比天高。

暴风雨过后,便是丽日晴天。尤瑜经受了这场暴风雨的考验,更加成熟了。不过,潜在的暗流依然存在,他的绯闻鹊起,谤声不绝。课余饭后,人们仍旧无中生有,说他花前月下调情、灯下偷写情书,嘴里的趣话似汩汩流水,脸上的讪笑如灿灿春花……

第二章(。dushuhun。)  晨兴忆梦(下) 4访贫贱洪教授炎暑趋百里,处水火彭大娘巧遇三恩人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3…5 10:09:45 本章(。dushuhun。)字数:4053

这次补助费的评定,洪鹢老师认为公平正确,但对彭芳的评特等,尤瑜不说出她的困难情况,也不让大家评议,实在过于武断。不过,他说是恪守承诺,言而有信,也难能可贵。到底是真是假,他有责任去了解真实情况,证明尤瑜是或不是假公售私,对大家应有个交代。

洪鹢曾在北大就读七年,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他曾写过几本小说,文字学的造诣也很深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间有的字,间或有专家认错了,他却做出了严密准确的解释,曾有文字学专著问世,被母校留任。他曾结识老舍,老舍介绍他去英国剑桥任教,“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磨刀霍霍,对平津虎视眈眈。他不愿离开多难的祖国,南下执教光华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到家乡,执教昆师。他家广有土地钱财,他把教书所得的工资,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购置图书,赠给学校。他没有儿女,把学生当自己的儿女对待。

他亲身参加过“五四”运动,接受过民主的洗礼,实事求是的民主作风已深入脑际。他认为,发扬民主,让人们畅所欲言,人们才能自己解放自己,决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学生有错误时,他总是不立即表明态度,而让他们充分辩论,甚至相互抨击,在论战中认识并扬弃错误。他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对立统一学说的具体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从而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根本途径。青年人往往能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但实际上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真谛,他们往往将自己当作鲜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花下有刺、有枯枝的另一面,从而认识自己不全是鲜花。而推行民主,众人的议论,是一面面镜子。用这面面镜子时时从各个方面照自己,他就会发现自己非花的另一面,认识到自己也不过是草,甚而至于是形态猥琐的野草。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剖解为一个平面,铺在阳光下,让千人指点,万人訾议。这样,他才可能“觉今是而昨非”,使他成为与旧观念、旧传统、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勇士。因此,每当学生激烈辩论时,他好像是个地地道道的旁观者,一言不发。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