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八 (第3/6页)

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到极处 ,那么心佛外佛,一如不二。这样的证道,不是自力证道所能相比的啊。

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光虽下愚,不敢肯许。倘以此一尘不染之清净心,圆发三心。则现生亲证三昧,临终往生上品,便可预为座下贺。一得之愚,尚祈矜鉴。

古人说低劣凡夫乘着轮宝的力量,一天当中就可以游遍四大部洲。怎么可借着念佛的特别法门,来修通途的自力观行 (按,观,或可作止观解) 呢。我虽然下劣愚钝,也不敢赞许肯定这样的做法。倘若用这一尘不染的清净心,圆满地发起至诚心、深心以及回向发愿心。那么这一生可以亲证念佛三昧,临终能够往生上品,我就可以预先为您庆贺了。这是我的一点愚见,请您怜悯鉴察。复王与楫( j i)居士书

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一向行乞,亦不能得。遂于大富长者之门,拾取所弃之残羹馊饭,以自滋养。亦有不嫌酸臭者,迫以求施,遂即以此见与。但取彼此相适,并不计余人之所厌闻而不欲见也。

我是一个平庸的僧人,丝毫没有美善的品相。一直以来(在佛法门中)乞讨,也没有什么成就。于是在大富长者的门前,拾取他们所丢弃的残羹馊饭,用来滋养自己。也有不嫌酸臭的人,硬是求我布施,于是我就将所拾的残羹馊饭给他们。只要对方能接受,我就愿意布施, 并不在意他人对我所布施的东西是多么厌恶和不想看到。 (按,此段是印祖以比喻的方式自谦)

以故一无所宗,二无门庭,三无眷属。并未与人结一同参,立一社会。凡有来者,则令其各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上等天姿,出格学识,亦以此相奉。

所以一没有宗派,二没有门庭,三没有眷属。 而且,没有和谁结为同参道友,也没有成立过任何社会团体。凡是来的人,就让他们各尽自己的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使是有上等的天姿和杰出学识的人,也是以此来奉告他。

喻如童子奉沙,只期摅 (sh u) 我之诚,绝不计及彼之可用与否。不意二字贱名,竟渎阁下之耳。二十日接手书,不胜惭惶惊惧欣慰忧戚之至。以阁下误听人言,误许为法门中人。遂将错就错,陈我劣见于左右,以答谬为称许之意。

如同小孩将沙子奉送给别人,只期望抒发表达自己的诚敬之心,绝对不会考虑到沙子对于对方是否有用。没想到我卑贱的名字,竟然被您听到了。二十号接到信,惭愧、惶恐、惊惧、欣慰、担心、难过到极点。因为您误听了别人的话,错误称许我为法门中人。于是将错就错,向您陈述我陋劣的见解,来答谢您错谬称许我的美意。

知所说固不当阁下一盼,然不妨聊表我心而已。窃谓现今世道人心,陷溺至于极点。又加国用空乏,赋税比前重得数倍。诸物昂贵,民不聊生。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值此时际,欲宏法道,只可普与来者,指其学佛要义。

我知道自己所说的,自然是不值得阁下您看一眼,然而也不妨表达一下我的心意。我认为现在的世道人心,已经沉溺沦陷到了极点。再加上国家钱财物资空乏,赋税比以前重了几倍。物价高涨,民不聊生。天灾频繁降临,人祸接连不断。正当这种危及关头,想要弘扬法道,只能普遍地向一切来者,指明学佛的关键义旨。

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各尽己分,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诚,克己复礼。明因识果,期免轮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天姿纵高,亦当依此而行。于有余力时,不妨研究一切经论。令其在己家庭,随分修持。则不须广建屋宇,备立人员。彼此往来,旷职费日。

对于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