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稍有不慎,九族满门。若以众人之力绑得朝庭行商,则一劳永逸。”
“众人之力?”
“如三湘商行一般,若这商行的东家,有小民,有京官,有皇家,且行的是国家大义,大哥,你说这行的是不是万年船。”
“万年太久,能有百年足矣。”
“大哥之急是先要把三湘商行做大做强,让朝庭看到行商的好处,另外,还要疏通朝里的大臣,要让他们知道重商和重农一样,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大哥,小商谋蝇头之利,巨贾当谋国是才对。若守着潇湘记的家业,以大哥,二哥和浩然之能,足亦,然,他是若有人挟官势入酒肆业,则危矣。”‘
“大哥,潇湘记有今日之势,乃先人之功,外结良缘,并无万世之势。”
“大哥,纵横制器会从兵器入局,三湘商行也可从军需入手,郑大人那里是个大生意,所费巨,大哥亲让郑大人看到海外交易之利,若大人重视,则可官商联手,若大人看得轻,商行可自备船,大哥有所不知,南洋之外,有西洋,西洋之外还有更大的海洋,那里很多的物产,且不说那香料,仅金银宝石之量,怕是船运,一辈子都运不完。”
张家都是些有文化的商人,与商人一起时,他们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寡而有自豪感,他们骨子里还是以为自己个读书人,当然与读书人一起时,他们又会多份生意人的精明。王动与这张科说的这些,张科似懂非懂,毕竟,张科一直以来,最多也就是以一个商人或是一个读书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王动看问题的角度却不一样,朝庭里的大臣们也不过如此。
张科劝王动早些去京城,他隐隐觉得,王动到京城会使潇湘记生更大变化,也会使三湘商行生更大的变化,最好的情况就是,他能改变文人轻商的观念,能真正做到今晚他说的这事事。王动也是答应张科,湖广这边事务一安置好,便会即刻进京。
此外,王动提到的三件事,让张科产生很大的迷惑,张科在京城十多年了,他结交了很多朝庭要员,因此对整个时局,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皇上对安南用兵不假,已经打了半年了,但张科不清楚的是,王动断定这是个长久生意,以众人的的观念看交趾国,一小邦,不及大明朝一行省,为何王动断然投资军械,且一口咬定片安南非十年之力。另外,皇上对元蒙用兵也是在意料之中,问题是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毕竟一个国家两边开战端,那是很重的担子。还有就是郑和下南洋的事,以张科得到的消息来看,郑和是有负责监造船只,且是大船,但皇上倒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决定,要派这船去哪里,规模多大,这些都是个迷,为什么王动就能断定,其中大有文章可作。
王动的话把张科说晕了,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一点,王动是感觉到了。张科完全相信了他,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张科不只是相信他,看今天这样子,张科也是个想做大事的人,潇湘记,可能真的还不大在他眼里了。王动很担心张家兄弟不和,这事故事太多了。而王动觉得他自己,最差的就是人事,虽然在机关里混的不错,但从他这几个月的经历,古人有时真的与后世之人不一样,毕竟,后世之人普遍都接受了唯物主义的教育,偶尔烧个香,上个教堂,也只是一时兴起,但古人则不然,他们是有信仰的,不管是儒,道,僧,从小民身上都能看出这些宗教的东西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还有就是思维方式,这是王动最最深刻的体会。都是万恶的教育制度给害的。这倒让王动想起了高考了,相对于那些个在国外混的人,他们不也是觉得国内的土鳖被洗了脑。
到了最后,张科突然想起,他回家过年时,在京城还是领了任务的,相熟的一帮文人,其中有的可是品阶不低,他们一再提醒张科,回到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