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2/4页)
学堂的红火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早先王动在城南是圈了很大一片地的,但现在现已经不够用了,因为学堂里的专业已经越开越多了。仅木匠已经分了家具、造船、造车三科;铁匠也分了选矿、冶炼、制造三科;砖挖匠也分了建筑、材料两科,等等等等。
两年时间,长沙已经形成了与南京相对应的另一个技师中心,不同的是,京城靠的是朝庭强制命令形成地手工业中心,而长沙则是自然形成的,当然这在过程中长沙官府和王动的商号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个王动郑和都没有算到的是,下西洋虽然极大的带动了明朝工业和手工业的展,但同时又是一次极大的破坏。越来越多地匠师强制的向京城靠拢,打击了地方行业的展,而且从海外带回来的产品,又极大的冲击了南京地同行们。比如,古里国过来布,同是棉布,古里国过来地因为有些异国的风情,且用途更专,织法独特,一下子对京城布行打击很大。达官贵人们都是送布过来做衣,大大减少了在京城各大布行布庄买布地生意量,大宗的内府采购更是减了又减。满剌加运回的锡矿直接导致了京城50的铜匠破产,他们主要是打制铜器和锡器,自己又是小老板又是技师,破产的铜匠纷纷加入资本雄厚的大作坊,给整个产业开始结构调整。
王动没有算到这个,这会他就在京城,敏锐的现到了这点。于是,越来越的资本被投了出去,暗中支持这些产业的结构调整,慢慢,王动把他的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
破产和失业的技师,又被王动收集了起来,慢慢的往福建送,往夷洲送,往龙城送。
长沙在这两年时间突然跃升为中部重城,长沙的码头也升级,桔子洲的地已经被三湘商行暗托乡绅全部买下了,整个桔子洲北边成了大货仓,南边成了繁荣的村镇,桔子洲的环岛水泥大堤成了长沙府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大堤宽十丈,遍插旌旗,不用多说,旌旗上写的“潇湘记、望江楼”之类,不过更有大旗帜上书“大明长沙府”,明显旗和字都要大上一两号,突出朝庭,一定要突出朝庭。
长沙府的变化。给很多人都来了不同的命运,或是说不同命运的可能性,排第一的便是长沙知府刘煮安,一定是要升了。当然还是有种可能是迁至江南一带去,不过谁也想不到刘煮安真正地意图是什么,他准备告老还乡了。
谁让他有一个那么能干的女婿,因为共有一个女婿,刘煮安与张晋湘走的更近了,张晋湘在王动下西洋的时候。带着一家人在长沙住了一年。这一年时间里,刘煮安通过与张晋湘地接触思想也生了很大的转变。
作为朝庭的官员列三朝,他知道朱姓人氏的手段,与张晋湘的交往,更是知道了很多民间商家在官府及朝庭重压下生存的内幕,更是有点心灰意懒。另一个变数就是谷王,张晋湘和王动地暗示,绝对是让长沙知府大人吃惊的,虽然他隐约有点感觉。让他吃惊的是,作为民间商人的这两位居然能也感觉到谷王的异动。
长沙府芸芸众生中,谷王是笑的最甜的一个,虽然这会他人身在京城,他现在觉得王动真是个人才呀,当初自己从开始弃用,到最后折节相交收用王动,真是非常明智的。王动更是暗示王爷要多往京城跑,多么贴心的一个人呀!
这次到京城,明显感觉到朱棣对他地放心。当然了,你只要贪财贪色,又听皇上的话,朱棣当然放心了。王动能干,帮谷王赚到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有煤有铁,谷王已经开始扩卫了。谷王这会心里在笑楚王。虽然楚王比谷王要光鲜,但真得了实惠的是谁,那就要另说了。
长沙这会绝对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可以与后世的深圳相比了,湖广行省及周边的人都往那里涌。商人就不用说了。学子也挤了过去,又有很多三大书院的贫困子弟流入潇湘学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