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2/4页)

北面建好了。杨刚回长沙参加王动的婚事,肖通留下来看场子。

“肖掌柜,如今你这个窑场,我看是应天府最大的窑场了,烧这么多砖瓦,可以卖吗?”姜族长还是有点担心,明朝民间很少有大型的窑场,普通人家盖房子自己挖窑烧砖的多,修城墙辅地砖都专门的窑场烧制,姜族长看着肖勇这个窑场,光硒坯的场比村里的打谷场要大好几倍。

“姜老先生,我也不知,东家让我到这里来做事,我就尽力把事做好,我只是负责制,售卖另有他人。”

“肖掌柜,我看这窑场也差不多了,要请人的话,龙山村还请多照顾些,能去打个零工,赚两个铜板。”

“窑场之事全赖两位大力扶持,这个自然好说。”

其实杨刚已经把里正的小舅子请来做了个护卫头目,姜姓一族也是请了不少过来帮忙,说好了,农忙时回去地里干伙,平时到窑场帮忙,根据制砖的数目给工钱……

苏州太仓,蒋武的一个表弟浣江也在忙,他在那建货仓,按着王动提的要求,圈好了地,都是离着河道和官道不远的地方。浣江在这一点都不习惯,主要是饮食,苏州人吃的甜,喜欢吃面,湖广人吃的辣,早餐吃粉,杨刚回的时候,他一再要求杨刚下次多带些干货过来。腊肉,腊鱼,熏肉,熏鱼,能收罗到的都要搞些过来。终于浣江今天得到了准信,大掌柜一帮人今日已经启程了,顺江而下,他终于有了盼头了……

徐虎如愿以偿的进了三湘商行的泥灰场,不过他并没有被分到窑场,而是被送到潇湘学堂培训去了,同样的,刘水芹也进了三湘商行的制品场,当然了,猪头没提过去,他们两位的父亲只是在一起喝了几杯,就把这事定下了,年龄还小,再过些时日提猪头也不晚。徐虎在学堂听到了以前从来没听过的东西。红砖为什么是红的,青砖为什么是青的。砖有的可以吸音,有的可以耐火,居然有种叫石棉的东西象棉花却不怕火。听了以后,徐虎也知道,自己以前没读书是多么可惜,招的伙计中,那些认得几个字的,明显的得到了先生和管事的赏识。

张狗儿也进了三湘商行的香粉店,不过同样的,他也被送到潇湘学堂去培训,和他一起的还有很多人,台上讲课的居然是长沙府的荣和堂的大夫,那人倒教会了他不少东西,此前只这是玫瑰香,那是丁香,另有的是麝香,那位大夫倒是让他知道玫瑰是什么样,麝长什么样。还讲了那些个香粉是怎么回事,植物,动物,这些个说辞更是他没听过的……

潇湘书局的生意已经交给郑春打理了,所以很有意思,父子两坐下来谈生意,郑春倒是很负责,没有因为是自家人,而有所异动。他老爸也是生意人,所以两人谈的只是怎么利用郑家现在的网络大家一起来做书的生意,另外就是,郑春很老实的和他父亲讲了,按东家的财力和本事,可能一两年就会甩开郑家,如何让郑家搭上王动的快车,是郑家要考虑的事情。特别是王动提出很多非同寻常的生意方式,郑春在这个方面,倒是先向他父亲吹了吹风。

这是一个庞大的作者培养计划,还有专业性的编著书计划,这方面郑家是完全可以参与进来。比如,考虑到郑和下西洋,那么相应的介绍周边国家的书,目前还是空白,可以出钱请人来写,比如,王动是知道郑和今年会开四夷馆,这是个外国语学院,所以,相面的书教材也要印,特别是王动参与到郑和下西洋后,对外文的书和字典的要求要增大,王动也一定会推动这个市场,这是个生意,也要人来编写,特别是外文字典这种书。比如《水浒》《三国演义》已经成书了,王动还不知有没有被大量印售,这些书远远比名人的诗集文存有市场,同样的,这样的写小说和志异的作者还有很多,书局可以扶植培养……

船行江上,入夜,很多人都已经休息了,王动与焦玉在商谈火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