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4/4页)
他的呼吸就知道,王动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了,算是个练家子了。
王动这船上有两层,很大,甲板以上住的是王动夫妻四人和张晋湘等家人,甲板以下共两层,最底下那层是货仓,上面一层是可住人的船舱,杨刚,廖管家等人,还有船夫住在这层。
在王动来看,这船已经很大了,毕竟后世他没怎么做过船,有做过也是小渔船。客轮,邮轮有见过,没坐过,明朝这么大的木船,他还是觉得很新奇很大。
一问杨刚才知道,这船是战船福船改装的,放在整个大明朝都算是大的船了。不过比起郑和的宝船,这个又小了。原来杨刚听说过,太湖分舵的船常遇到宝船,运粮的漕船居然够不到宝船的甲板。其实这只是杨刚道听途说的,后来王动到了京师的造船厂才知道,原来他坐的这个福船改装的客船也够不到宝船的甲板。
过了九江后,王动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了,别人还以为是王动因为得到焦玉伯爵大人的赏识而兴奋,因为能到京城参预军械事宜而高兴,当然这会作为他的亲人,有的则以为王动可能是因为回故乡而开心。
“王大哥,我以前坐着小船在湖里采过菱角。”
“你一人吗?”
“不是了,有个渔娘划船。”
“下次我们也去采菱角,我来划船。”
“王大哥,你会水,你会划船。”张萍儿有点奇怪。
“会一点,师傅有教过!”感谢上帝,感谢我万能的师傅……
陈泽被留在了武昌,没别的,过几天,张浩要到武昌,两人将按着岳阳楼的规划,把黄鹤楼也包装一下,把黄鹤楼所在的街区也好好整一下,再弄一个步行商业街出来。这事已经得到了楚王的大力支持,当然了,他是不会落空的,以后抽的税,他将有份,本来他就是那街上最大的地主,租金能涨是他最开心的事情。不过楚王也通过这个所谓的商业街的方案,看出了王动行商的本事,这种整个街统一的改造,整个街的经营是他们从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楚王毕竟是个王,看的东西还是有一定高度的,他想到的是,治县治府和这治街一个道理,只是后者为商为财。
黄鹤楼的方案,王动,陈泽和张浩商量了很久,关键是因为,那街临江,又靠山,周边商家不多,但寺庙道观不少,所以开也是以文化为主,宗教文化次之,然后是围绕这些的商品生意的设计开,还是岳阳楼好,那边上本来就都是店。
宗教靠的是什么吸引信徒,教义是存在纸上、存在文字和思想上的东西,真正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还是建筑和宗教活动,所以王动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改造黄鹤楼街区所有的寺庙,不用庙里出钱,由香客们出,由街区的店家出。二是整个街区理事会将负责所有的宗教活动,承办这些活动,具体的就是哪个宗教,哪个教派,哪个寺庙道观负责协办,相应的收入主要将归寺庙所有。
这些东西,放在哪个寺庙道观都愿意,不用自己出然,又不用出人出力,又有场面多么好。不过后来他们就知道了,没有这么简单的,光这些寺庙道观用的香烛纸钱和法器就是个大生意。更让那些寺庙吃惊的事,以后有什么法事,信众们居然不找寺庙道观了,直接找街区理事会了,不过他们那会已经习惯了这种改变,而且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认为很好很省事……
张晋湘到过很多地方,但往往也就是这种跑了地方多的人,更恋家,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了长沙,没把潇湘记总部迁到京师。这一路来,他给大家说了些以前行船江上的掌故,也会说起一些趣事,张马氏也随着张晋湘跑过这条线,也在边上陪着,她主要还是关心着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