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 (第2/3页)

,不存在共同来分享胜利的果实和喜悦。

第二天,德志本来想去看看他们,又不好意思,因为他和尹懋都没有送礼,没有送礼还去白吃了饭,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见了面就觉得难为情。他们这样想,就没敢前往,德志看清楚了,那些红色的折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来宾的姓名,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债权凭证,这些东西让人们都清楚,谁借来多少钱,到时候还要偿还。

鲍娜的妈很聪明,事情一完,拍屁股走人,去到大西北,远离这个是是非非的地方,免得被人议论,人言可畏,越在其中,越陷得深,不如趁早抽身,溜之大吉。

鲍娜也要走,她要去上学,至少四年,然后毕业,至于毕业是等于失业,还不可知。

德志没有想到这个,他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前途,失业已经不算稀奇,从来没有失业,才有问题。

在这个山村,出去了不少人,也回来不少人,打短工的,打长工的,其身份没有变,但是赚钱没赚钱,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人能够在一起。

德志心想,人生就是这舞台,有开始,就有结束,这个不奇怪,最终都是曲终人散,各奔西东,这个没办法,时间在流逝,去了就不会回来,但是,留在人的记忆中的,大概就是这些亲情、友情和爱情,最重要的是爱情,其次是亲情,最末的,是友情,如果弄错了次序,就有麻烦。

鲍拉的妈在事后第三天就离开了村庄,到了她心中渴望的地方,那里有她所谓的爱情,她还要组成新的家庭,为她的下半生做准备,挣钱买房,或者找个老头,有房子,不用买,挣钱装修;或者挣钱给自己留作养老金,谁说得到她第二任丈夫一定能够长命百岁呢?即便长命百岁,有谁能保证他能和她厮守终生呢?要知道,大多数男人都是见异思迁的,当她红颜渐渐变得苍白,当天青春不再,他还会对她好吗?还会兑现以前的承诺吗?这个不好说。

鲍娜的妈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再过几年,就能显出下半生的凄凉远景来,不做好准备,将来必然会陷入凌乱状态,老年后,变得一无所有,就是一种愚蠢的人生,既不可圈,也不可点,毫无价值。

鲍娜的爸爸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像鲍娜将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谈一个朋友,结婚生子,组成新家庭,他的任务完成,要让他去带孙子,恐怕还不行,他自己是爷们,对于带孙子这活儿,女人会干得更好,自己干不好,就别去逞强,再说,鲍娜不见得就看得中他干的活儿,带外孙子或者带外孙女是十分辛苦,很不容易,需要耐心和爱心,爱心有,毕竟是自己的血脉,但是,耐心就难说了。是人都会有脾气,带好了孩子,大家皆大欢喜;带不好,弄得见面就像仇人,本来挺和睦的家庭,因为带孩子,弄得大家都不愉快,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那是后话,鲍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德志觉得自己就是鲍绍,不过,他和鲍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生的是儿子,这个比鲍绍的任务更艰巨,原因很简单,生儿子是名气,生女儿是福气,要说父母从儿子那里得不到好处,只有从女儿那里得到好处。女儿是父母的贴心袄,什么都会想着父母;儿子相对来说比较粗心,更重要的,儿子将来听媳妇的话,那就十分糟糕了。儿子长大了,需要为他买房子,要不然,连女朋友都谈不好,现在的人都很聪明,无房免谈,未来的丈母娘在严格把关,没房子,就谈不好媳妇,有房子,才可以进一步发展。

德志在山村做农村发展工作,得到不少,也失去不少。得到了时间和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失去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说来说去,还是亏了,不过,和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来比较,德志还是比较幸福的,至少每个月可以回家一次,和家人团圆,见见家人,心里比较舒服,但是,缺憾是不能经常看到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