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3 (第4/6页)
,分付道:“你可将此葫芦,同孙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净’,他就出来了。这流沙河的妖怪,本是卷帘大将下凡,与我佛有缘,此番你二人前去,先要引他归依了唐僧;待他皈依之后,还有一事需办,把他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这其中蕴含着天地玄妙,切莫弄错。最后,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如此,便会化作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解了他们当下的燃眉之急。”
惠岸闻言,心中谨记师命,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手合十,应了一声:“弟子谨遵师命。”
当时,惠岸便与大圣一同捧起葫芦,稳步出了潮音洞。洞外,微风拂面,仙雾缭绕,二人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奉法旨辞了紫竹林,马不停蹄地向着流沙河赶去。
有诗为证,那诗道: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
炼己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
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伦。
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此诗恰似一道玄机,暗示着这流沙河一难背后所蕴含的天地至理与因果循环,也预示着唐僧师徒即将凭借菩萨的妙法,冲破困境,继续西行之路。
他两个心急如焚,脚下生风,不多时便按落云头,眨眼间,早来到了那熟悉的流沙河岸。此时,猪八戒正陪着唐僧在岸边焦急踱步,忽见空中有人影落下,抬眼一瞧,八戒一眼就认出是木叉行者,他赶忙引着师父,快步上前迎接。
那木叉身姿矫健,稳稳落地,先是与三藏恭敬地行礼,随后又转向八戒,二人相视一笑,互相见礼。八戒满脸憨笑,挠挠头,率先开口说道:“向蒙尊者指示,得见菩萨。我老猪自那之后,果遵法教,如今有幸拜了沙门,踏上这取经之路。这一路在途中奔碌,风餐露宿,没个停歇,还未及向尊者致谢,实在是罪过,罪过,尊者莫怪。” 言语间满是诚恳与质朴。
行者在一旁却有些不耐烦,不停地搓着手,催促道:“且莫叙阔。咱们时间紧迫,当务之急是赶紧把那厮叫出来,解决了过河的难题,师父还等着呢。”
三藏一脸疑惑,转头问道:“叫谁?”
行者赶忙上前,简明扼要地解释道:“老孙此前见了菩萨,把咱们在这流沙河遇到的麻烦事一五一十地都跟菩萨说了。菩萨告知,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想当年,他在天庭犯了罪,这才堕落此河,失了心性,忘形作怪。不过,他早前曾被菩萨劝化,本就愿归师父门下,一同往西天去的。都怪我们之前不知情,不曾说出取经的事情,他不明就里,故此才与我们苦苦争斗。好在菩萨今差木叉,将此葫芦带来,要与这厮结作法船,渡您过去哩。”
三藏听闻此言,心中满是感激,当即顶礼不尽,随后又朝着木叉,深深作礼道:“万望尊者作速一行。我师徒几人被困于此,实在是度日如年,全指望尊者施展神通,助我们脱离困境了。”
那木叉不敢有丝毫耽搁,双手稳稳捧定葫芦,身形一展,半云半雾之间,径直到了流沙河水面上。他居高临下,望着那波涛汹涌的河面,厉声高叫道:“悟净!悟净!取经人在此久矣,你怎么还不归顺!声音如洪钟,在河面上空久久回荡,震得河水都似乎震荡起来,似是要穿透河水,直抵那妖怪的藏身之处。
却说那怪,此前被猴王一顿痛打,心中惧怕不已,灰溜溜地回于水底,躲在自己的窝中,正大口喘着粗气,歇息调养。这当口,只听得一声熟悉的呼唤,叫着他的法名,他心头一震,情知是观音菩萨派人来找。又听闻说 “取经人在此”,这几个字仿若一道惊雷,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恐惧与犹疑。他一咬牙,也不惧什么钺斧之险,急翻波伸出头来,定睛一瞧,又认得是木叉行者,心中更是笃定。
你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