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1 (第2/4页)
达西天取得真经啊?” 孙悟空听了,轻声冷笑,安慰道:“师父您不必如此忧心,也别太焦急。只管安心向前走,我保证,只要功夫到家,自然会成功的。” 师徒几人一边欣赏着山中景色,一边随意前行,不知不觉间,那红日已经向西缓缓落下。
此时的景象真是: 十里长亭不见行人走动,九重天上星星开始闪烁。 八条河流上的船只都已纷纷收帆回港,七千个州县的城门也都尽数关闭。 宫廷中的六宫五府,官员们都已回宫,四海三江的渔夫也都收起钓竿。 两座楼头传来钟鼓敲响的声音,一轮明月高悬,银辉洒遍天地乾坤。
唐僧骑在马上,远远地朝山凹处望去,只见那里楼台错落有致,殿阁重重叠叠。他对徒弟们说:“徒弟啊,此刻天色已经很晚了,幸好那边不远处有楼阁,想来应该是庵堂、道观或者寺院。咱们就到那儿借住一晚,明天再继续赶路吧。”孙悟空应道:“师父说得在理。您别急,待我先去看看情况如何。”
说着,孙悟空纵身一跃,跳到空中,仔细地观察起来。没错,那确实是一座寺院的山门。只见: 寺院的围墙呈八字形,墙面涂抹着泥红色的粉饰,两边的大门上钉着金色的钉子,显得十分气派。层层叠叠的楼台隐匿在山岭的一侧,一处处宫阙在山中若隐若现。 万佛阁正对着如来殿,朝阳楼与大雄门相互呼应。
那七层宝塔高耸入云,仿佛汇聚着云雾,塔中供奉的三尊佛像闪耀着神圣的光辉。 文殊台与伽蓝舍相对而立,弥勒殿紧靠着大慈厅。看山楼外,青色的光影随风舞动,步虚阁上,紫色的云霞缓缓升腾。 松树环绕的山门和翠竹簇拥的庭院,一片翠绿,透着生机。方丈所在的禅堂,处处清幽宁静。
整个寺院充满了高雅、幽静的氛围,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每一条道路都在热情地欢迎着来客。 在参禅的地方,有禅僧在讲解佛法;演乐的房间里,各种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声音。
妙高台上,仿佛有昙花飘落;说法坛前,贝叶自然生长,充满了祥瑞之意。 这里正是被山林环绕的佛门圣地,山峰簇拥着这座宛如梵王宫般的寺院。
透过半壁的窗户,能看到灯烟闪烁,一行行香霭如同雾气般朦胧,为这座寺院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孙悟空从空中落下云头,赶忙跑去告诉唐僧:“师父,没错,那确实是一座寺院,正好可以在这儿借宿一晚。咱们过去吧。” 唐僧听了,便放开缰绳,催马前行,一行人径直来到了寺院山门之外。
孙悟空开口问道:“师父,您知道这是一座什么寺吗?”唐僧没好气地说:“我的马蹄才刚刚停下,脚尖都还没从马镫里抽出来呢,你就问我这是什么寺,真是没头没脑的!”
孙悟空说道:“您老人家从小就出家做和尚,肯定读过儒家的书籍,之后才去研习佛法,讲解经文,照理说文理都应该精通,还受过唐王的恩赏。这山门上面写着那么大的字,您怎么会不认识呢?”唐僧听了,骂道:“你这泼猴!说话怎么这么没见识!我刚刚一直面朝西方催马过来,被太阳的影子照着,而且这门虽然有字,可又被灰尘污垢给遮挡得模模糊糊的,所以我才没看见。”
孙悟空听了这话,弯下腰,施展法术,身体一下子长高了两丈多。他伸手轻轻拂去门上的灰尘,说道:“师父,您再看看。”只见门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敕建宝林寺”。孙悟空收起法术,恢复原本身形,接着问:“师父,那咱们谁进去跟寺里借宿呀?”唐僧说:“我进去吧。
你们几个长相难看,说话又粗俗,脾气还刚烈傲慢,要是不小心冲撞了这里的僧人,人家不答应借宿,那就不好了。”孙悟空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师父进去吧,您也别再多说了。”
唐僧放下手中的锡杖,解开身上的斗篷,整理好衣衫,双手合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