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2/5页)
泰,只要力劝李治把他远远地安置偏远州府去,不让他参与任何中央决策,也不让他消息传到京城,李泰就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了。
当然,这样做也可能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让拥有一颗文人般多愁善感心脏李泰,因为境遇不遂心,而忧愤早逝……
李治肯定不会想看到这种结果!
帝根基不稳,需要朝臣、宗室以及天下百姓支持。
那么,通常情况下,帝初登大位就会继续遵从先帝政策,三年不改旧制,同时大赦天下,封赏百官宗亲来市恩……
李泰是帝亲兄长,不可避免地要被加封高位。
长孙无忌不能阻止,还要大力支持。
然而,觊觎帝位亲王可不止李泰一个。
相比李泰,长孙无忌对吴王怨恨明显比较深,当初李二陛下也许只是随口一说要以李恪取代李治,长孙无忌可是一直都放心上。
而李恪明显也不是省心主。
他母亲杨妃一直是李二陛下爱宠,几乎成了继后。
李恪也几乎成了嫡子,甚至还有了李二陛下‘英果类我’评价……
这是一项巨大政治资本。
再加上李恪本人也确实很有能力,州府这么多年来,处事相对公正,地方颇有人望,其对帝李治威胁绝对高于之前一直京中玩文字游戏,被贬后就一蹶不振李泰。
所以,长孙无忌敢于请李泰入京,封其高位,以打压李恪之势,进而分化反对帝势力……
李泰果然不负长孙无忌所望,入京后根本没想过向成为帝弟弟放低姿态,也很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把荆王李元景恨得牙痒痒……
吴王李恪倒是一直很沉得住气,回京后一直闭门谢客,除了到几个亲近宗室家中走了几趟外,就是请王妃进宫说服杨太妃跟他一起居住……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人好几次破坏了某些人制造出来针对帝流言,吴王李恪还真是众藩王表率了!
吴王打得什么算盘,长孙无忌哪会不知道。
如今圣人声望如日中天,凭着他这样一个藩王肯定是无法撼动,再加上李绩代表军方对李治无条件支持,李恪自知无论是军变还是和平演变都是不可能成功。而且京中还有齐王和荆王两人,自己倒不如脱身事外,回到吴地发展势力,到时候坐山观虎斗,说不定还能趁火打劫呢!
长孙无忌虽然已经洞悉了吴王心思,却也不能明面上对李恪怎么样,还得配合李治好好褒奖李恪一番!
至于借口身体不适不已长途跋涉荆王李元景也好,还是借口想去昭陵拜祭母后暂时不肯离开李泰也好,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完全不必客气了!
而正当长孙相公暗中收集罪证,打算将齐王党人和荆王党人一网打时候,有个意想不到人,跑到赵国公府举报高阳公主意图谋反!
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高阳公主大伯子房遗直。
………
………房小二倒霉分割线……
自贞观十七年李二陛下改换太子以来,宗亲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人境遇发生了很大变化。
驸马如杜荷,身死殒命;
驸马如薛万彻,坐事被贬;
驸马如柴令武,坐事被贬;
驸马如房遗爱,被撸成了白板……
这几个驸马里,前面几个还能说是受出位之争影响被波及,后一个房遗爱完全是被他老婆高阳公主连累。
因为辩机事,高阳公主被李二陛下彻底厌弃,不但封号降成了郡主,食邑被减了一半多,连公主府都没得住了!
由于房遗爱死活不肯搬出梁国公府另立门户,十七娘跟着房遗爱他哥哥房遗直手下过活,日子过得别说有多憋屈了!
好容易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