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和平与暗流 (第1/2页)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虽然发生了许多大事,但是这一年却是和平的一年。
刘备军在消化冀州南部,曹操军在消化荆州,而孙坚军则是在消化豫州。至于并州的袁绍则是在养伤,也难为他一直在养伤,几度传出他命不久矣的消息,但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作为一方诸侯。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和平不会持续很久,每一方都在等待着其他人犯错的那一天。
即使是曹操和孙坚的联盟,也不过是表面兄弟而已,实际上也依旧是在互相提防着对方。每一方都希望另外两方展开大战,这样自己就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既然不能马上动兵戈,那其他的手段自然是可以用的。
比如说曹操就很“贴心”的命人给刘备送来了鲁王的玺印和绶带。
接受,那么刘备也就成为了和曹操、孙坚一样的人物,对刘备天下刘氏领袖和汉室最后重臣的形象不符。
但是,如果刘备不接受,那又会遇到沽名钓誉的指责,以及抗旨不尊的名声而受到影响。并且,刘备不接受这个职位,那么很多下属的官职身份就很难晋升,也会引起内部的不满。
正像是曹操为什么急着称王一样,他如今打下了四州之地,尤其是荆州和蜀中道路很远,哪怕是填充了自己人,也必须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赏赐。
大多数人给你拼命干活儿,不就是为升官发财么?如果曹操身份不继续提高,那他手下人的职位怎么继续提升,有什么理由升职加薪?
哪怕刘备军中有许多理想主义的,为了复兴汉室而奋斗的人物,可是占大多数的,在这接近二十年的时光里,也很难初心不改。
这毫无疑问就是曹操给刘备出的难题,无论怎么做都必然要让一部分人失望,而且是非常失望。
尤其是在冀州南部天下皆知的极为富庶,但是也是世家大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刘备没有用曹操的屠杀之法,那么就意味着,刘备必须更多的借助官吏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这一举措又会让人心惶惶,显然是要拖慢刘备军整合的进度。
对此,刘备军一众人等是心知肚明,只不过阳谋总是最难应对的。
所以,刘备不得不召集在邺城的众谋士讨论接下来怎么做。
没错,刘备将自己的驻地也从平原迁到了邺城。
随着刘备军势力变得更加庞大,平原一座小城实在是不堪重负,交通也不便利,物资转运也很困难。
相反,邺城极为富庶,经历了战乱之后有很多区域可以构建官属馆舍。并且,按照顾南行的说法,邺城本来就是物资交通的重要地点,在这里兴建土木,刺激商业,花掉的钱也会随着邺城市场的繁荣挣回来。
毕竟,刘备也没有大兴土木去建设自己的宫殿,主要还是按照顾南行的规划,在建设全新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各种办公建筑。
不管是圆形的巨大会议大厅,还是充满了黑板,所有人都在小格子里独自整理资料,然后召集几人去开会的独特办公场所,以及仿佛是一个一个柜台一样,方便士民等办理各种证件凭证的巨大办公大厅等等,都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但是不论是谁,在真正体验过顾南行设计的这些办公场所之后,都要感叹这里面设计之精巧,对效率提升的幅度之大。
这些建筑,称得上是顾南行这些年办公的经验,与这个时代结合的产物,每一个设计都是融合了蓝星华夏的思路,以及对这个时代技术和需求整理之后的产物。
也正是因为这个建筑逐步投入使用,邺城也恢复的比预想的更快,如今大量的民众和官吏,以及来自天下各地的商人都在此地聚集。
而他们,尤其是官吏,将会把顾南行在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