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吾国义务教育,部章定为四年,此盖几经斟酌,实已无可再短矣。不过时期之或长或短,暂可不论,总需在此时间,将国民教成方算。何以谓之教成?孟子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是为废井。五谷不熟,不如荑稗。不成之说也。如欲其成,必须使国民教育毕业后,受此教育者,自己能继续增添知识,方算是成。如以此为目的,则现在所用文言课本,鄙人敢断言其不适用。因文言是一字一义,国民读此课本,四年后,绝不能看书报看告示,即不能增添知识,是废井荑稗之教育耳。循是不变,办教育与不办等。据鄙人想,欲国民教育之能收实效,非将现行之文字课本,改为言文一致之课本不可。何以要改?因其易于了解。譬如用文言课本,必十年然后能应用,改用白话课本,则四年可抵十年之功。何以故?因人自在父母襁褓之中,即学说话,凡所习见之事事物物,父母皆以教之,久知其名称,不过尚未知其字之如何写耳;入学以后,如用言文一致之白话课本,则师之所教者,皆其平日所习闻习知者,不过以向仅知其名称,今则并习其字义耳。故曰入校四年,可抵十年之功也。若现今所用之文言课本,则不然。你我二字,儿童在家庭习闻而习用者也,一至上课,则曰汝,曰尔,曰君,曰阁下,曰余,曰吾,或意同而字殊,或字同而义异,儿童读此课本,目迷五色,从前所习闻于家庭者,举不适用;故入校四年,只得四年之用,绝不如用白话课本之事半功倍也。课本改过以后,如官厅所出之告示,社会上习用之尺牍,普通人阅看之报纸,均改用白话;于是国民教育普及后,人人能阅书报,写信件,看告示,知识日增。然后此多数人,能为多数人谋幸福,此国民教育为人群生命之真义也。

既然在阎锡山看来,使用“白话”课本进行国民教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在其任内,一直提倡进行“言文一致之白话”教育,颁布有关规程,主张编辑学生易于掌握之“浅文课本及书册”,作为普及教育之“捷径”,以使国民教育达到“速成”。

关于“注音字母”。阎锡山认为,推行“注音字母”,对于识字者言,用处有三:“一可以统一读音。二由读音统一,可以统一语言。三可以使学生易于认识汉字”。“若不识字的人学下,亦有能以之传声的效果。”“若就行政上说:知事要有教百姓普遍知晓的事,亦可用注音字母,编成本地的普通话,印散民间,收效当亦不浅。”

有鉴于此,阎锡山把推行“注音字母”作为其“用民政治”的一项内容,写入《山西用民政治实行大纲》之中。该大纲的“民智”篇“社会教育”项下,第四项工作即为“分期普及注音字母”。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之后,1920年1月13日,阎锡山在对各区长讲“区长当前应做的二十件事”时,又重新强调“推行注音字母”,把“推行注音字母”与调查选送学兵、修理道路桥梁、迅速报告盗匪、划一度量衡、选送合格区警、提倡男女合校、提倡设立女学、提倡人民办学、改良家庭教育、选送合格农民、严密禁烟苗、选送学医学生、讲演选举利害、妥慎编查户口、普设洗心分社、各区均设邮柜、编造各项统计、转送府刊周刊、讲明包税缘故等,一并列为“区长当前应做的二十件事”,督令实施。

针对当时社会普遍认为注音字母之五声不易掌握,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疑虑,阎锡山还主持进行了推广试验。据他自己说,试验系“挑出五个小学生,五个士兵,随上级官长班学习。亲见这小学生三天便可以学会,士兵有七天亦可学会。”因而得出结论,“学五声,并非难事”。于是,以此为例,进一步宣传推广。

阎锡山在山西正式推行“注音字母”,是在1918-1919年之间。1919年7月18日他在“对各官吏第四十三次讲话”中,当提到官吏应注意补习国民教育并提倡学习注音字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