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5页)
汤恩伯第4、第89师速开平汉线顺德,整理补充,第84师开广灵,第21师开蔚县,第94师开涞源布防。阎锡山得知后,急电蒋介石:“汤军两师南调,三师撤防,非特第二战区陷于危殆,即第一战区影响亦大,请钧座迅赐电令阻止”。蒋乃电令汤加以阻止。
为了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阎锡山还电呈蒋介石派兵固守涞源,电云:“涞源地形有天然要塞之形势,尤为第一、二两战区之枢纽,此地一失,一、二两战区后路均受威胁。十八集团军集中为期尚早,请迅在涞源派得力部队两三师固守,以易县、涞源之师防其东去,广灵、灵丘之兵堵其西来。此部署如成,并可相机歼敌”。
一、整军抗战(17)
汤恩伯奉命指挥第17军及第73师,在广灵一带布防,以阻止日军西侵入晋。具体部署是:李仙洲第21师一部约1个步兵团,于暖泉镇附近担任警戒,主力控置于广灵西北之南村一带,构筑预备阵地;刘奉滨第73师在伊家店、马山之线占领阵地;高桂滋第84师在马山至火烧岭一线占领阵地。
9月12日,蔚县日军2000余人附炮10余门,冒雨击退暖泉镇警戒部队。次日拂晓,又出动步兵1000余人,在10余门炮和6架飞机支援下,向广灵正面安头山、洗马庄一带第73师阵地猛攻,激战至中午,守军第423团团长吕超然阵亡,阵地被敌突破。同日,日军步兵第41联队向广灵阵地左侧翼伊家店迂回,企图切断中国守队后路。阎锡山即令汤恩伯指挥所部,相机夹击该敌。
同日(12日),由原阳南下之日军第21旅团进攻广灵西北火烧岭,与守军交战,经7个小时的激战,攻占火烧岭东北大白山阵地。阵地守军在火烧岭守军的配合下,将阵地收复。13日,敌2000余人,步炮联合,向刘家沟阵地迂回。李仙洲即以第63旅(欠第124团)在望狐村至乱岭关以北占领阵地;第61旅增援刘家沟;亲率第124团进驻赵家坪督战。高桂滋也率预备队抵小关村附近,向敌攻击。但因洗马庄阵地被敌突破,高桂滋部(第84师)向贺家窑附近、周图寺及其东侧高地转移。李仙洲部(第21师)向鳌峪山(不含)、上白羊、石人山、岔口之线阵地转移。
9月14日拂晓,日军攻陷广灵。次日,日军2000余人,在炮火掩护下,由广灵向第73师松树山阵地攻击,冲锋10余次将阵地攻占。刘奉滨急抽兵力,进行反击,夺回阵地。日军乃集中火力向侧翼阵地攻击。激战中,刘奉滨负伤,守军伤亡过半。阎锡山鉴于该师损失甚重,遂令其向义泉岭附近一带高地转移。而此时刘茂恩第15军尚未到达浑源,浑源北东井集仅有第34军的梁鉴堂一个旅。因此,阎锡山感到惶惑不安,拟转移主作战方向于浑源方面。
与此同时,日军察哈尔兵团由天镇、阳高长驱直入。但在聚乐堡前方,遭到段树华第209旅的积极抵抗,激战两昼夜。王靖国一面向阎锡山告急,请陈长捷的预备军应援,一面让集结丰镇的第35军南移大同支援。阎锡山“大同会战”的基础,已开始动摇。
9月11日,日军突破聚乐堡附近阵地,机械化部队直驱大同城外,伺机攻城。而此时配合大同防守的刘茂恩第15军仍未到达大同布防,城内兵力薄弱,防守空虚。驻军见大同难以坚守,便于当晚(11日)炸毁御河铁桥,弃城南撤广武、雁门关一线。
这时,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已无实现的可能,当王靖国向他建议“大同无死守的价值”时,便下令弃守大同,将王靖国、傅作义、李服膺等部撤至内长城一线,准备同日军在平型关方面会战。这样,日军在未受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于9月13日占领晋北重镇——大同。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自然成为泡影,正如其诗中所云:“大同撤兵制机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