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3/4页)
!”
傅宗龙稍一回礼便出了车驾司,他现在已经不想去孙承宗府上了,迟说不如早说,趁着离午膳还有些时候,不如去求见皇上。傅宗龙想到就做,他到午门递了牌子。太监领着他到了乾清宫,他才现前来求见的不只他一个,宫门外还有好几个六部大臣,还有些督察院的御史们。他们见到傅宗龙只是礼貌性的行礼,然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的说着什么。
傅宗龙正奇怪,乾清宫的随堂太监李凤翔从里边出来道:
“傅大人,皇上传你进去!”
“哦,有劳公公!”傅宗龙瞥了他们一眼便进了宫内。他刚跨入门槛,就已经看到堂下站着李标、毕自严、侯恂、倪元璐四个大臣。大约是因为他的到来,打断了他们的奏言,四个大臣都齐刷刷的看着他。傅宗龙不敢多瞧,赶紧跪下行礼。
“来的真是时候!”
“来的真不是时候!”
大殿内顿时冒出了两种想法。
以李标为大臣们都不禁皱了皱眉头,他们此行就是向皇上进言反对与鞑子开战。原本他们想联络更多大臣的,但是经过去年末皇子监国事件后,大臣们不敢轻易结群到宫内求见。辅成基命是向着皇上的,钱龙锡不敢出头,郑三俊又不在朝内,剩下的只好由李标领头了。李标之所以反对开战,不仅是出于公论,而且还是因为温体仁那一伙在怂恿皇上。他们联络了一些反对开战的大臣,特地挑了个没什么人朝见的日子来找皇上劝谏。刚开了个头,傅宗龙就进来了。
我一看到傅宗龙,心中大乐。李标这些臣子连个安心懒觉都不给我睡,好容易等到大雪纷纷的日子,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宣布免朝。但是还是给他们闹了起来,十几个大臣在宫外求见,我总不能置之不理。他们一开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正想着怎么说服他们的时候,傅宗龙进来了,正好给我送来一个挡箭牌。他是兵部尚书,这件事自然交给他处理,今日也给他一个舌战群儒的机会。
“傅爱卿平身,四位大人说的事情跟你也有些关系,你也在旁听听。”
“是,臣遵旨!”
箭在弦上不得不,李标他们也顾不得那么多,站出来继续道:“皇上,老臣以为兵者凶器也。鞑虏猖狂于辽东,本应集结大兵平之。然皇上在应允与鞑虏和谈时亦曾言‘攘外需安内’,今国内未安,辽东便兴兵,老臣以为大不妥当,也与皇上当日所言相悖。大明国之未安有三,其一民穷赋重,其二官庸吏贪,其三卫所败坏。此三事不治,都有动摇大明根基之虞。陛下当以此三事为重,兵精粮足则辽东自平。”
李标说得慷慨激昂,话语一落毕自严又接着上:
“臣虽不懂兵事,然臣却知国库无力支撑辽东用兵。崇祯四年广宁失守,抚恤用的却是皇上的内币,国库毫无半个铜子剩下。此后三年,当属皇上仁德,以内库补充太仓之缺,方使国库用度基本持平。然内库乃无水之源,内外清空后,何以应对明年!且五年起,皇上办银行共纳四五百万两白银,悉数用于江南船厂。船厂造船用于朝廷,短期未见其效,然京中富户一旦用银,太仓以何兑换?!银行困顿则民乱纷起,朝廷亦失脸面,失信用,失民心。辽东一旦开战,出关将士安置费用,战死士卒抚恤银两,庆功恩赏,户部无从所出。即便平定辽东之后,赈灾复产亦要大量银两,否则,辽东又乱!臣实无计可施,故请皇上不可轻易开战。”
毕自严躬身说完,倪元璐顺着补上道:“微臣亦有折禀奏,袁崇焕之前来报,锦州出城救援兵败皆因祖大弼擅自出战,臣历年来屡屡弹劾辽东边将骄横,在边地不法。这一次更是胆大妄为,致使关宁铁骑受损。臣以为,战争胜负之道,不但在于兵精粮足,也在于上下听令,否则各将自行其是岂有不败?!且平辽乃去国之大患,如灭虏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