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1/2页)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些人一出生就是牛马。

同样地,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不公平性。

有的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身处繁华昌盛、历史悠久的洛阳城;然而,另一些人穷极一生,历经千辛万苦,也无法踏上这片令人向往的土地。

倘若林北有幸置身于洛阳,并亲眼目睹眼前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想必他定会满心欢喜。

毕竟,对于林北位经历过黄巾起义的人来说,见识过百姓的不易,更能想要置世家子弟于死地。

要知道,这些生长在皇城根下的人们,平日里无论走到哪里,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方县城,都会受到当地父母官的毕恭毕敬、小心侍奉。可如今呢?他们竟然如同待宰的牛羊一般,被无情地驱赶着前行。

这些人的存在简直就是社会的毒瘤!正是因为有他们贪婪地吮吸着老百姓的血汗钱,才导致广大民众生活得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如果没有那些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行为,如果每一个官员都能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那么又怎么会爆发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呢?

只见一群来自西凉的士卒们毫不留情地挥动着手中的马鞭,口中还不停地大声呵斥、指挥着这群曾经高高在上的洛阳子弟。他们的脸上毫无怜悯之色,仿佛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同类,而是一群可以随意驱使的牲畜。而那些原本养尊处优的洛阳子弟们,则个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他们已然脱离了平民阶层,得以栖居于皇城根下,若随意从其中拉出一人前往乡间,那必然是足以胜任父母官一职的人物。正因如此,人们常以“洛阳子弟”来对其加以区分。就像是后世的“京爷”、“沪爷”一般的戏称。

众多的西凉士卒此时皆处于极度亢奋之态,缘由别无其他,只因这些洛阳子弟的家中无一不是坐拥丰厚资产者。可以说,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定数量的财宝。而那些被搜刮而出的粮食,一经堆积,更是多得令人瞠目结舌、不计其数。

人性本就存有私心,特别是对于这些自幼生长于富贵之中的洛阳子弟而言,又怎能让自己在日常生活里受半点委屈?或许他们所食用之物未必尽善尽美,但定然每顿饭食都不会短缺。

就连董卓见此情形亦是震惊万分,内心深处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喜悦之情。

毕竟,养活大批士卒需要耗费巨额钱财,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等方方面面均离不开充足的粮食供应。而眼前这群洛阳子弟,无疑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惊喜。

甚至董卓都不由得升起了要在长安城外自己亲手打造一座坞堡的念头。

毕竟,这些通过横征暴敛搜刮而来的海量金银财宝和堆积如山的粮食辎重,如果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存放在长安城内,那肯定会引起长安城中那些权贵子弟们的虎视眈眈与垂涎三尺。

然而,倘若能够由自己亲自选址并建造一座坚固无比的坞堡,然后派遣最为心腹且忠诚可靠的士卒严加看守,那岂不是无需担心这些东西会被长安中的世家子弟所觊觎?

经历了不少时间后,吕布带着满身的尘土前来给董卓复命。董卓将目光投向了正在执行挖掘皇陵这项艰巨任务的吕布身上,淡淡道:“带吾去看看吧”。

吕布作揖行礼回答道:“诺!”

随着陵墓被逐渐打开,里面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如潮水般涌现而出,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财宝都被并州士兵所搬运而出,放置于空旷的土地上。

大量琳琅满目的财宝使得董卓再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经过仔细地清点和估算,此次从皇陵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