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5页)

障——对于一个对帝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兄弟,帝碍于面子也不该太苛待,反而为了名声计,要善待承乾。

李二陛下此举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说好太子呢?

李二陛下做好扫尾工作就没有下文了……

魏王党得力干将们几次暗示,李二陛下就是不接茬。

直到原太子太傅于志宁上书。

承乾虽然被罢黜了太子之位,于志宁这个东宫老教师却没受太大牵连,依然挂东宫名下领工资。

可是继续呆已经没有了太子东宫里,于老爷子难免有些别扭。

于是,老爷子上书李世民,要求再给他找个学生来吧……

这个要求很正当合理。

李二陛下接到奏折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召开大会,要求公开选举太子,让百官五日之内呈上推举奏折。

李二陛下儿子比起他爹李渊来算不上多,质量上也略差。而且李二陛下这十四个儿子中有好几个已经早夭,到贞观十七年时,长大成人也就那么几个,其中还包括不听话被咔嚓掉李佑,纨绔子弟李愔之流不肖子,不提也罢……

真正有资格问鼎储君之位人其实也就长孙皇后那三个嫡子。

承乾这个嫡长子既然被废,储君之位也就基本上就剩下两个嫡子——四皇子魏王李泰和九皇子晋王李治之中选了。

当然,除了这两个嫡子之外,李世民还有一个庶长子——三皇子吴王李恪,之所以要提到他,一是因为他是现存除承乾以外年长皇子,品行样貌都不错,酷爱游猎,英勇过人,曾被李世民称赞‘英果类我’;二是,因为其母杨妃深受皇帝陛下宠幸,一度曾被视为继后候选人,虽然封后失败,但李二陛下明显并未死心。如果杨妃终能登上后位,那李恪就子以母贵,也算是嫡子了,自然有跟李泰和李治有一争之力!

只不过,目前看来,杨妃要短期内封后是不可能,所以李恪出线希望并不大。

这个嫡庶之别如云泥时代,只要李泰和李治这两个嫡子中任何一个,李恪这个庶子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储君机会。

所以说,储位其实就是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之间选而已。

而皇帝陛下到底属意两个皇子中哪一个,众人觉得这真不是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好吧!

承乾被废之前,李二陛下对待魏王李泰宠爱那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

前太子是为了什么下台,不用咱科普了吧?

但导火索却是魏王遇刺一案……

人民群众眼里,承乾下台就是为了魏王腾位置。

现这个储君之位将属于谁,不都是铁板钉钉事吗?

还讨论啥?公举啥?

不过是皇帝陛下想走个程序而已!

到时候,太子还不就是魏王嘛!

但事情真是这么简单明了吗?

怎么可能?!

诸如长孙无忌、李世勣这些老狐狸都暗暗翻了个白眼。

如果李世民真想立魏王,又何必多此一举要大家公推呢?

李二陛下好面子喜欢形式主义是不假,可重大问题上决策他是绝不含糊!

就如处置承乾问题这件事来说,李二陛下一开始说也是让众臣子公决,后还不是一意孤行饶恕了承乾性命。

这次重立储其实也一样。

没有了承乾,李泰实际上就是李世民年长嫡子,无论遵照礼法还是遵循个人感情,李二陛下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直接册封他为太子了,没人可以说个不字。

可是,李世民偏偏要大张旗鼓地命众人公开投票表决……

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其实,长孙无忌等人是高估李二陛下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