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2/5页)

但出身却是相当不凡,其祖父是隋朝文学泰斗薛道衡,其父薛收在李二陛下为秦王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左右,薛元超本人三岁丧父,九岁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十六岁时尚了李二陛下的一个侄女和静县主为妻,而他的长子薛曜就是二十三娘的新婚夫婿。

因此,薛氏不但是个书香世家子弟,还是与李小九陛下关系比较近的宗亲。

与长孙诠一样,薛元超在李小九陛下与长孙舅舅对峙的那段时间就果断地选择了投靠皇帝陛下,而他的投诚也让薛氏、韦氏、杜氏等一些世家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使得原本站在长孙舅舅身后的一些小世家,都弃暗投明成了帝党。

于是,李小九陛下投桃报李,把薛元超从御史台拎出来放到了门下省,今年新春,李小九陛下再次下旨,提拔他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

三人听完百济那边传来的奏报后,好一阵沉默。

杜正伦作为三人之中年纪最长,执政经验最丰富的前辈,首先开口道:“熊津府乃百济五府之首,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守之!老臣以为,圣人可命先前剿灭睦州逆贼的归德大将军崔义玄赴熊津为都督……”

杜正伦这建议十分中肯,而他推荐的崔义玄也是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亲手从地方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忠心和品性方面都十分可靠,战斗力也十分强大,理论上来说,派此人去镇守熊津府,算是万无一失的!

不过……

“朕记得这崔公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吧?”年纪太大了,万一挂在半道上可肿么办?

李小九陛下的顾虑,让想要附议杜正伦的长孙诠和薛元超二人都把原来要说的话都吞了回去。

君臣四人默半晌,薛小相公忽然道:“即便崔公身体无碍,但远赴重洋,所费时日颇久,恐生不测!微臣今日听兵部战报,说是百济偏蔽之处有妖僧道琛、遗臣鬼室福信和匪盗黑齿常之作乱,企图拥立倭国质子扶余丰为王,复国反唐……”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战报他也已经看过了。

因为上半岛的唐军人数有限,各都督府在镇守城镇之余,只能派出不多的军队清扫百济的残余反抗势力,这就让一些亲倭国的百济地方势力逐渐纠集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这些人藏在沿海的小岛上或是南部的山区里,不时骚扰驻扎城镇的唐军,开启了游击战模式……

这是一件令人相当头疼的事。

而王文度的死,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反唐势力干的!

他们的目的大概就是先弄死熊津府的最高长官,然后趁势反扑,夺取熊津府的控制权!

这种情况下,熊津府那边必须立刻选出一位熟悉情况的官吏代替王文度的工作,如果从长安、洛阳这边派出官员,怕是来不及了!

李小九陛下想了一想,问薛元超道:“如今熊津府的长史是谁?掌管兵马的副将又是哪个?”

薛元超忙一一回答了,但他所说的这两个掌管都督府文武事务的人也是跟着王文度一道空降过去的官员,完全不能控制熊津府的大局。

正在这时,一直保持面瘫的长孙诠忽然开口了:“圣人,臣有个人选,可摄熊津府之事务……”

薛元超听长孙诠说到这话,猛然想起一个人来,不由问道:“长孙,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人?”

长孙诠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薛元超不由道:“此人文武双全,颇有大将之才,又正好在熊津府,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

说到这里,薛郎君面露犹疑之色,似有难言之隐一般。

李小九陛下在上面听两人打哑谜似的谈论一个人,他正想开口询问那人是谁,忽听殿外的小内侍通报道:“中书令李相公求见……”

原来是李义府从长安赶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