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 (第4/4页)
并非他原先想的那么脆弱,也就是说,燕国主力大军并没有因为易水防线的惨败而受到致命的打击,二十万燕军仍旧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为此,华安心下感到非常的忧虑,毕竟,大晋朝廷早就下达了和谈的旨意,作为手握重兵的北王,华安自然可以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绝执行朝廷的旨意,但大晋朝廷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是让他感到非常担忧的,为了应对朝廷方向的危机,华安不能在河北一带迁延日久的鏖战下去,必须尽快抽身南下。(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章 司马昱的建议
华安抗命不遵,继续领兵向燕国大军发起进攻,并轻松的攻破了燕国大军集重兵布置的易水防线,让燕国大军损失惨重,如此状况,很快就传到了建康城的皇宫之中。
得知华安抗命不遵,并领兵攻破燕军的易水防线,朝廷的众大臣是喜忧参半,但忧虑更多一些,所喜的是,大晋国的军队果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仅仅不到一个月就攻破了燕军重兵布置的易水防线,如此一来,是大大的涨了大晋朝廷的威风,但让众大臣忧虑的是,华安抗命不遵,有违朝廷的旨意,是不臣之心的表现,而且,此刻,桓温对朝廷步步紧逼,若华安军团继续向北深入,则桓温麾下的主力大军就再无人可治了,到时候,扬州将会被桓温吞并,整个大晋朝廷也都将处在桓温的控制之下,从而,让桓温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为了应对华安的继续北进,在皇宫的大殿之中,皇太后褚蒜子和几位朝廷重臣商议了起来。
皇太后褚蒜子看向众大臣,忧虑道:“南王对哀家步步紧逼,北王又抗命北进,眼下朝廷局势危急,各位爱卿可有良策?”
“太后,殷刺史北伐青、兖二州,屡战屡败,损失了数万人马,粮草器械更是全数资敌,南王弹劾殷刺史,也是合情合理,朝廷若是屡屡向后拖延,只怕南王不会答应,以眼下的局势,为了大晋朝廷的长治久安。太后应当按南王所奏,贬黜殷刺史为庶人,以儆效尤。”一名大臣抱拳建议道。
褚蒜子还未回应,另一名大臣连忙抱拳,反对道:“不可,万万不可,殷刺史虽然屡屡战败,威望有所受损,但在士族之中仍旧颇有威望,且对大晋朝廷忠心耿耿。若将殷刺史贬黜为庶人。则朝廷再也无人可以抗衡南王了,还请太后三思。”
显然,尽管殷浩已经威望严重受损,但只要此人还在。便可以团结扬州军团。从而抗衡桓温对朝廷的影响力。而若是殷浩被贬黜为庶人,则扬州军团势必土崩瓦解,从而难以制衡桓温的影响。甚至,最终被桓温收买和吞并,进而,整个荆、扬二州,以及江、广、交等州,都将置于桓温的控制之下,而这几乎是大晋军队西进攻下蜀国之前的全部国土。
“南王步步紧逼,且弹劾殷刺史的理由极其充分,若不按其要求贬黜殷刺史,只怕南王的主力大军会兵临建康城啊!到时候,局面就更加难以控制了。”一名大臣大声说道。
显然,他是支持贬黜殷浩,从而让大晋朝廷渡过眼前的危机的。
“太后,眼下北王大军已经抵达蓟城,而燕国也早已表示了求和的诚意,臣建议再次下旨,让北王大军撤出河北,返回黄河以南,眼下,早我大晋,除了北王,已经没有人可以制衡南王了。”会稽王司马昱抱拳说道。
皇太后褚蒜子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随即正色道:“皇叔说的是,南王北王各自拥兵几十万,只有他们互相牵制,才是我大晋朝廷之福,不过,哀家已经下过一道旨意了,北王却是抗命不遵,如今就算再次下旨,北王就一定会听命吗?”
显然,褚蒜子非常担心华安抗命不遵,毕竟,此时的华安拥兵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