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韩姓 (第1/2页)

韩姓的得姓始祖依然是姬姓。

各位还记得晋文公重耳吧,重耳做了霸主,分封了六柱国,其中就有韩氏祖先。

到后来三家分晋,韩康子、魏桓子和赵襄子胜出,才被周王室不得不认可,封了诸侯。

等传到韩虔,也就是韩景侯,被认为是韩姓的得姓始祖。

韩国当时也位列战国七雄,比隔壁那个韩国,可是早了两千多年啊!不过那个韩国连祖宗基业汉城都不要了,属于不肖子孙,跟咱们这个韩国不能相提并论。

韩姓最早的名人,当属战国时期的韩非子。

当时眼看着秦国崛起,韩非子那是忧心如焚。针对韩国当时的弊症,一次次的上书要求改革。无奈当时的国君韩桓王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对韩非子的上书置之不理。

见韩桓王不理政事,韩非子郁郁不得志,只能埋头着书。

韩非子的书经过传播,被秦王嬴政看到了,不但点了个大大的赞,还发表评论说必须得把这个韩非子弄过来。

于是秦军遵从领导的最高指示,发兵攻打韩国。

韩王安知道了秦军的真实意图,不得不低下头请韩非子出山。就这样,韩非子为了国家存亡,只能到秦国。

问题是当时秦国李斯,也就是在楚国跟着荀子学习时的韩非子的同学,对这位老同学不但不重用,还极尽打压之能事。

后来李斯诬陷韩非子,将他下了大狱,不久被逼着服毒自杀,一代法学的奠基人就这么死于非命。

在汉朝江山功劳最大的韩信之前,还有一个韩信。这位韩信可是正经的韩国皇室血统,虽然是庶出,但也是韩襄子的孙子。为了区别后来的韩信,就把这位叫做韩王信。

真正的韩信,在发迹前可是真穷。

韩信有个朋友在当地任亭长,大概类似于现在的村长或者小点的乡镇长。韩信觉得跟他关系不错,就天天跑他家蹭吃蹭喝。

蹭饭你别可着一家坑呀,估计韩信朋友并不多,也只能到亭长家。一来二去,人家老婆不干了,每天都是早早吃完,等韩信过来,人家碗筷都洗完了。明白对方意思的韩信,也就没脸再去。

倒是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经常给带俩窝头什么的,才算把这个人高马大的大小伙子续了命。

经过胯下之辱,韩信终于找了个工作,就是在项羽军中管库房。

自认为大材小用的韩信跳了槽,跑刘邦军中,却还是管库房。其实人家刘邦也没错,就跟咱现在去哪应聘一样,工作经验是管库房,到这里也算人尽其用嘛。

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韩信,这天跟十四个同事喝酒。喝大了的一帮人免不得吹吹牛皮,抱怨一下领导人的弊端。

不曾想人心隔肚皮,里面出了个打小报告的,说一群大头兵要谋反。夏侯婴二话不说,除了这个举报者,其他十四人全被绑起来,开刀问斩。

也许只有一个刽子手,把那十三个都砍了脑袋。就剩下韩信时候,已经死到临头的韩信不甘心,大声喊道:‘’汉王不要天下了吗?‘’

成功引起监斩官夏侯婴注意,这才免了一死。

后来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让韩信有了用武之地。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也就不多啰嗦。

韩安国原来在梁王刘武手下任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使梁国成为切断叛军的中流砥柱,由此周亚夫才能赢得最后胜利。

后来韩安国由梁国被调到中央,提出对匈奴和亲,为汉朝换来暂时的安宁。

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是带兵冲进建康,俘虏了陈后主的那位。

再往后唐朝的韩愈名气很大,但论官职,唐朝出了三位韩姓宰相,分别是韩瑷、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