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2/5页)
,他们逃到安化城,胶东将士疲惫不堪,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们如遭雷击。
城墙上,插满东夏国的战旗,帅旗上,一个燕字触目惊心。
东夏大军军容齐整,显然,在他们遇袭之时,安化城也被东夏兵将夺回。
一夜之间,他们遇袭,十不存一。
一夜之间,已经到手的安化城又已失去,而且,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司城玄曦带着他的十二亲卫如同天将一般出现在追兵之中,胶东统帅的头颅狰狞地挂在马前。毫无斗志的这五千余残兵,除了投降,再无出路。
这是一个局,一个早就设好的局,从来到安化城,司城玄曦就开始布局。第一战,让半数兵将在副将的带领下,假作溃逃,实际上悄悄掩藏潜伏在安化城外的茂林之中。
烈炎城一场大火,司城玄曦其时手下只有两万多兵将,借助火与烟,借助熟悉的地形,歼敌七万多。
而早伏在安化的两万多兵将,趁夜攻城。留守安化的只有两万兵将,他们夜军突袭,攻敌不防,连日潜伏,渴望一战的夏国热血男儿一个个如同出山的猛虎。
在这样的士气面前,在这样的战斗力面前,那两万多兵将大部分刚从梦中惊醒,迷迷登登中就丢了性命。
司城玄曦烈炎城一战扬名,时称,烈炎战神。诱敌深入,避实就虚,精准的算计,毫无悬念,以少胜多的大捷,让这位在军营中度过十七岁生日的皇子,成为将士中神一样的存在。
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同止,更是让他赢得了将士们的心。
接下来的一年里,司城玄曦带着他的十二亲卫,和手中的五万大军,开始收复失地。
战争很艰苦,战争很残酷,血肉横飞是常事,刀山箭雨更等闲,最惨烈的一战是与胶东国的最后一战。
收复失地后,朝中一帮大臣主张见好就收,和胶东签订和约,让胶东保证永不不犯,然后就此收兵;另一帮大臣主张要让胶东递上降书,俯首称臣,年年上贡。
朝中意见不统一。
战争不止是前线的战事,还有后方的补给,已经国库空虚的恭帝更倾向于和胶东和谈,因为逼胶东投降不太现实。他派遣了使者,并令司城玄曦收兵。
司城玄曦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其时,后方的补给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支撑他手下五万大军的消耗。大军若继续前行,势必尾大不掉,反成拖累。到时,不用胶东军来攻打,他们先被拖死。
他当机立断,命所有将士把积存的干粮交上来,挑选五千精兵,带上一个月干粮,直扑胶东国腹地。剩下的兵马由副将带领,退军!
第六十四章:被太子卖了
胶东国的地理面积不到东夏的十分之一,但是民风强悍,侵略性极强,以往就常到边境抢掠,出兵多了他们就退,出兵少了他们就猛攻,让边境吃过不少苦头。司城玄曦早就研究过胶东国的资料和作战方式。
这次虽然胶东国损失惨重,纠结的十万大军几乎是倾国之兵,已经折损,但是以胶东国的顽强和暴虐,必不会甘心,过个三五年又会卷土重来。
即使只是小打小闹,消耗游击,不断蚕食,对于大夏,却是不得不防。
因此,在朝中没有人主张进兵的时候,他五千精兵,准备一举除掉胶东国这个隐患。
虽然胶东其时已经大伤元气,但国内仍有两三万兵力,而且是护国精兵。
那一战异常惊险,最后的短兵相接更是生死一线间。十二亲卫也在惨烈的战争中一个一个折损,五千精兵最后只剩下不到七百人。但是,他成功了,胶东的护国精兵在他的布局之中,不断消耗,在他悍不畏死冲锋在前的勇武中,一败涂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