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第1/2页)

在贾府那朱门绣户之后,隐藏着的是日渐衰败的迹象。王熙凤因病卧床,府中事务陷入了混乱。就在众人皆无措之时,探春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主家的重担。

探春初掌大权,便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改革。她先是蠲免了姑娘们每月二两的头油脂粉钱,又免去了宝玉等男子读书的茶点钱。此举虽看似微不足道,却如投石入水,在贾府中激起了千层浪。下人们开始私下抱怨,买办们也因油水被断而心怀不满。但探春不为所动,她深知贾府的奢靡之风已久,若不从小处着手,根本无法改变现状。

随后,探春效仿赖家,将大观园承包给媳妇婆子们,让她们通过园中的花草禽畜谋取利益,为家中节省银子。这一举措一开始便遭遇了重重阻力,那些习惯了安逸的婆子们纷纷叫苦连天,甚至有人故意怠工,试图让探春知难而退。然而,探春岂会轻易妥协,她亲自到园中监督,对那些偷懒的婆子们严惩不贷,很快,大观园的承包事宜便走上了正轨,每年也能为贾府省下几百两银子。

探春深知,贾府的衰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人心的离散和家族子弟的堕落。她看着宝玉整日沉迷于脂粉堆中,不思进取;贾环因庶出的身份而自卑自弃,满心嫉妒;贾琏虽精明能干,却也染上了纨绔子弟的恶习,只知寻欢作乐。探春心中忧虑万分,她试图唤醒这些家族子弟的上进心,可众人皆沉迷于眼前的富贵,对她的劝告置若罔闻。

在处理家族事务的过程中,探春也遭遇了来自各方的压力。赵姨娘因探春对亲弟弟贾环的严格要求而心生不满,多次在背后诋毁探春,甚至在众人面前与她争吵,让探春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邢夫人对探春的改革也颇有微词,她认为探春此举是在故意打压长房的势力,因此时常在贾母面前说三道四,试图让贾母对探春产生不满。

然而,探春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她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一一化解了这些危机。对于赵姨娘,她虽心中痛苦,却依然坚守原则,不徇私情;对于邢夫人的刁难,她则巧妙地利用贾母对自己的信任,以及王熙凤的支持,与之周旋。

在探春的努力下,贾府的经济状况逐渐有了一些起色。府中的开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下人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意妄为。但探春心中明白,这只是暂时的缓解,贾府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的外部环境也日益严峻。宫中的元妃娘娘逐渐失势,贾府在朝中的靠山摇摇欲坠。而那些曾经与贾府交好的世家大族,也纷纷开始疏远贾府,生怕被其牵连。在这种情况下,探春深知,贾府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否则必将走向灭亡。

探春试图说服贾母和王夫人等长辈,让贾府的子弟们走科举之路,以考取功名来重振家族的声誉。然而,贾母和王夫人却认为,贾府的根基在于祖上的功勋和世袭的爵位,科举之路风险太大,且有失家族的体面。探春无奈,只能另寻他法。

她想到了利用贾府的人脉和资源,开展一些商业活动。于是,探春开始暗中调查市场,寻找合适的商机。经过一番努力,她发现了一个丝绸生意的机会。她打算利用贾府在江南的田庄,种植优质的桑树,开办丝绸作坊,生产高品质的丝绸,然后运往京城销售。

探春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王熙凤的支持,两人决定共同出资,秘密开展这个项目。然而,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泄露了出去,引起了贾府内部的轩然大波。那些保守的长辈们认为,商人乃下贱之流,贾府的子弟怎能从事商业活动,这简直是有辱门风。他们纷纷指责探春和王熙凤,要求她们立即停止这个项目。

探春据理力争,她向众人解释,如今贾府的经济状况已经十分危急,若不寻找新的财源,仅凭祖上的基业,根本无法维持下去。而且,丝绸生意并非是低贱的行业,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