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快意恩仇-混在八方诸侯里逐鹿(7) (第3/4页)
。”袁梁摸着她的脸:“我在安南还有一个你呢。”陆小满笑笑,袁梁看到了她脸上淡淡的凄惨一闪而过。
陆小满起身说道:“快去吃饭吧,饭都凉了。”
吃完饭,袁梁继续写作。陆小满打开家里的电脑,给袁梁在电脑上输入着。家里能配上电脑、打印机的真是非富即贵,这点陆小满也不差。
深夜十二点,袁梁休息、喝水,陆小满打字更快,不时和袁梁沟通着,两个人头靠着头,看着电脑输入着、校对着、修改着。
袁梁写的竞聘演讲稿,题目是《不为名,不为利,誓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开题就是自我介绍:我毕业于上海理工学院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至今来厂恰好十年。当时,真是怀着一颗报效家乡的举拳之心,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弹指十年,一机厂也从一个产值不过五千万,职工不过千人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产值一个亿,职工一千八百多人,资产过亿元的大型企业;成为省部级先进企业,全国机电产品重点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国家产品金奖企业,海关保税工厂,产品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为之自豪,我们为之骄傲,我也从一个青年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基本经营管理知识、经验的有用之才。在厂成长,在厂扎了根,安了家。大家知道,我国有四家和我厂同类型的工厂,上海厂的销售收入达两亿元,江南厂也是过了两亿,可我们呢?还是多年徘徊,刚刚过亿元,江中行舟,不进则退。市场经济,正是它的优胜劣汰,正是它的优化配置才显示出它旺盛的活力。人活一口气,企业也要活一口气。我们要有志气,要发展,要赶超,要争第一;要有豪气,卧薪尝胆,激流勇进,一马当先,舍我其谁。我想,有一天,我们也定会有“傲气”,我们的产品所向披靡,畅销国内外市场,我们的企业将像一个巨人屹立在武城、在中国、在世界同类型设备的行列。正是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使我站到了大家的面前,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汗水、心血。和全厂职工一道,横下一条心,共命运、共患难,共度难关。
袁梁竞聘稿的第一部分是,企业当前现状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我进厂近十年,厂里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难。要账的每天不断,工资难以为继,即使出差费用有时也难以拿出,人心涣散,车间开工率不到60。工厂资金短缺,步履维艰。凭心而论,一机厂现在的经营状况,比其他企业算是不错的。我们没有退步,但也没有壮大发展,可同在这种大气候下,一大批企业为什么能发展壮大起来呢?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最棘手的问题,而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市场问题。你的产品只要有市场,有效益,政府会支持,银行会支持。
到底是不是市场问题呢?我厂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而我厂出口市场又以南美、非洲、东南亚,尤以智利、阿根廷、巴西、马达加斯加、埃及、印尼、菲律宾为主。众所周知,东南亚金融危机未消,一些国家动荡不止,这直接影响了我厂的出口。但是原来不起眼的江南厂、荣州厂却发展起来了,并把我们甩在了后面。全世界每年的加工量在增加,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有近三分之一的加工在中国,而中国的产量不断扩大,加工量也不断提高。不是资金的问题,也不是市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支撑市场的是产品,我们的困境就在于我们的产品。
产品十几年一贯制,国内市场是300a,国外市场是aby1023、100a。有拳头产品,有过硬的产品,但都已走过成熟期。没有储备的产品,没有开发的产品。以品种求发展,可我们的品种呢?这么大一个企业,没有专门的新产品开发的机构,没有专职开发的人员,没有一整套产品开发的体制,关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