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海纳百川-再次来到启航之地(3) (第2/3页)

钱。另外,公司每月发交通费二百元、通讯费二百元。住在普川新村交通费每月花不到一百元,手机也就是五十元,算是节省一半。这样,对于干过业务员的袁梁来说,薪酬真的没有吸引力。

柏老师也是新买的房子,添置了新家具,有旧家具不要了,就送给袁梁,让袁梁过去拉。周末,袁梁拎着水果,来到柏老师家里。柏老师的老婆在珠海机场工作,儿子在上海上大学,平常住校,袁梁到他家里时,就他一人在家。

柏老师不愧是老师出身,虽然是新房,但家里面的布置也是古色古香,大大的书橱,散发着书香气息。柏老师从书堆里翻出一本书,书名是《白雪白雪》,递给了袁梁,说是送给袁梁的。这是一本长篇小说,是柏老师写的,正规出版社出版,属于自传体,描写了他在东北上山下乡时的艰苦岁月。书中,有许多插图,都是旧照片。解放前,柏老师的爷爷是资本家,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家当年的富足。

柏老师说,他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吉南,属于生产建设兵团,准军事化管理,但因为他的出身不好,在生产建设兵团也属于二等公民,一起来的同学大都是正规的兵团战士,而他和少数出身不好的则不属于正规的编制。那时,兵团生活很苦,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子,站在那里干活,有一种绝望感。为了开垦土地,年轻的兵团战士经常搞会战,经常搞活动,这时,柏老师擅于写作的能力就发挥出来了,很快被借调到人民公社,慢慢就被留在了公社,专门写作新闻报道、宣传稿之类的。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就考上了吉南大学,吉南大学毕业后直接又读了母校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当老师,就写了这本《白雪白雪》。袁梁说,对梁晓声的小说很熟悉,像《今夜有暴风雪》就很好。

,!

柏老师说,占林是初中毕业上山下乡,也是到了吉南。虽然他初中毕业,但人很聪明,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最后到了吉南省的水电管理部门,后来是上海以引进特殊人才的方式把他要回来的。其实,也不是真的专业人才,就是依据这个政策。

柏老师说,高中毕业的他们,能干活能吃苦,自理能力强,有许多象占林一样十五六岁初中毕业去东北的兵团战士,很快就受不了干活的苦了,就到处偷鸡摸狗,尤其是农闲的时候,铁路沿线、火车站上游荡着成群的十几岁的兵团小战士,有钱时他们吃肉喝酒,没钱时什么事都干,没有人管他们,也没有人管得了。兵团战士还习惯到全国各地串联,有几个战士串联到了云南,直接从那里出了边境,解放全人类去了。

柏老师说,丁勇毅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去了黑龙江,待了两个月,就参军去了,在部队一直干到团长,转业后直接被浙江省派往香港常驻。丁勇毅的父亲是从山东南下的老干部,离休时的级别很高。

柏老师领着袁梁参观他家的房子,从吉南省的边陲小城,到长春,到合肥,到海南,到珠海,再到上海,买了新房之后,柏老师也算落叶归根。他带着袁梁爬到阁楼,打开屋顶的天窗,推开给袁梁看,说是在夜间,从这里望向天空,意境幽远、心底平静。

一直都是柏老师在说给袁梁听,柏老师给袁梁说,袁梁虽然是远离家乡、亲人,他从珠海回到上海后,也是和妻子两地分居,多少年来他们两口子也经过了多次的离别。柏老师的妻子是他上山下乡时的战友,自由恋爱后结婚,跟着柏老师到合肥、到海南、到珠海,柏老师回上海后,他妻子则暂时留在了珠海机场。人生就是这样,没有谁的一生一直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人生时有不如意,一定要勇敢面对,玉汝于成就是这个意思。

货车来了,柏老师给了袁梁一张书桌、一个躺椅、一张餐桌。袁梁买了一个布衣橱,这样,袁梁用的家具就算基本全了。

转眼,五一节要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