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浦江奔流-该出手时就出手(7) (第2/3页)
项目进展很慢,这里面的事多着呢,她也许也能帮忙。
两个人出来,正有公交车过来,虞芝华急忙小跑着去赶车。袁梁看着虞芝华的背影,真看不出来她有多大的背景、多大的实力。
第二天,袁梁见到张荣,对他说,楼上上海绿贝房地产公司的虞芝华来找他,把他的手机号告诉了虞芝华。张荣没有说什么。
公司变更股权结构以后,翠河天地项目进展很快,原来在公司几乎看不到丁总的影子,现在经常在公司了。公司先把项目的会所建起来了,当做办公室和售楼处,很快装修完毕,公司就从鸿润大厦搬走了。
不用多说,房地产公司的售楼处、办公室的装修是高档豪华、宽敞明亮的。
项目进展很快,人手就不够,也就需要招人,一周内来了四个人,综管部来了二人,一个是前台段晓丽,一个是行政助理李本珍;工程部来了二人,一个是技术员水继安,一个是档案员徐宏。据说,前台段晓丽是阎鲁山介绍过来的,李本珍是上海gy房地产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陈贵阳的亲家,徐宏是占林的关系,水继安是韦立本引荐的。本来综管部是人事管理部门,但是否招人,招聘几人,招什么样的人,鲍沪生也一概不知,大多是占林直接安排。对于房地产项目来说,人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看来丁总也懒得管,反正自己也没有亲近的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实行绥靖政策,只求项目正常推进就行。袁梁觉得,这既是丁勇毅的无奈,也表现出了他的大智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第一次看到段晓丽时,袁梁觉得段晓丽一定是在家待的时间太长,许久没有工作了。段晓丽高高的个子,漫长的瓜子脸,淡淡的眉毛,细长的眼睛,薄薄的嘴唇。虽然已经三十岁了,但还没有结婚,走起路来,大长腿摆动着,也是袅袅婷婷。第一次来公司时,她穿着一件短袖薄衫,不知道穿了多少年了,衣服太薄了,透过胸前的衣衫明显看出有颤巍巍的两块抖动着。进公司后,她很快也就买了几件衣服,坐在前台也像模像样了,而且每次中午吃饭时都等着袁梁一起去,每次吃饭时,都是袁梁、白怡青、段晓丽一桌。
此时,鲍沪生把白学明、孙雪英两口子从拆迁办挖到公司来,在三楼自办公司食堂,而李本珍就负责食堂的采买。
李本珍已经六十岁了,刚刚退休。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上海支援内地建设,他就分配到了贵州大山里面的一家工厂,一直在那里干了三十多年,好在儿子在上海读书,大学毕业以后肯定也在上海找的工作,他退休后就在普川区买了一套小房子,算是叶落归根。
李本珍是陈贵阳的亲家,占林肯定就是没有办法才安排过来的,鲍沪生也肯定不情愿李本珍来。虽然李本珍老实忠厚,但这点门道还是看得清的,所以就和鲍沪生套不上近乎,这样,综管部来的两个人段晓丽、李本珍,都和袁梁显得关系不错。
此时,翠河天地周边的房价已经明显上涨,上海房地产价格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徐有才打来电话,他已经离职了,买了两辆工程车去了云南,袁梁大吃一惊。
徐有才说,他在武深机械实在待不下去了,不只是签了销售合同无法按期发货,而且应该结算的业务提成也拖了很长时间不能给,尤其是出口处内部的倾轧让他无法忍受。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有人能做,有人就不能做。客户和片区已经混乱,谁抓住就是谁的,谁都不敢离开办公室,有人打电话就要在旁边坐着,唯恐是自己的客户来的电话,有人给使坏。来一份传真,几个人扑上去,就怕自己的传真让别人藏匿。耿直的徐有才,不止是和任瑞林,和出口处内部的人也发生了争吵。业务量更是大幅减少,客户也不像原来那样信任了,业务越做越难,最终导致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