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冤家路窄-技术处新来的美人(10) (第3/5页)

0万吨以上特大型全综采机械化煤矿,他们ysd300产品的采购是矿务局集中采购,一年采购量在两亿元人民币。”

卢建学探了探身子,说道:“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说服力?”

袁梁道:“在项目开发阶段,我们肯定要和客户做充分的沟通,不仅技术层面,产品环境、产品状态,当然产品保有量、产品采购量以及易损件的情况,都有所涉及,这些都是和矿务局总工办对接时得到的一手资料。”

卢建学心有不甘地问道:“一年采购量两亿元?这是进口的价格吧?那又能给我们多少?”

袁梁道:“这是进口的价格,当然高了不少,我也和他们探讨过,我们的市场定价应该在日本产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为宜。当然,前期的话,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给我们,他们依然会保留几个标准化煤矿的现有产品配置。”

卢建学步步紧逼:“算起来是这个量,理论上是这样,可价格才是进口的百分之五十,我们又从哪里求得利润。”

袁梁道:“在产品开发计划书里,我测算了一下,后来我又补充了一些了解,结合电子元器件的购买,我的结论是,ysd300产品的毛利率在50以上,如果我们能达到五千万元的销售量,就会有二千五百万元的利润。”袁梁讲到这里,会议室嗡地一声,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

一直侧身对着桌子,晃着腿的电气车间主任杜兆平,好像抓住了什么来劲了:“这就有点扯了吧,什么产品有这样高的利润。”

袁梁冷冷地看着他:“你这是传统思维,我们的老产品不说百分之五十,现在百分之五能达到吗?不是每个老产品都达到吧,现在出口量最大的300a产品是亏本甩卖。但每个产品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老产品,人工成本都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极限,而ysd300产品的人工成本是多少?如果量产的话,再按照百分之四十的量,我们只生产二百套二千万元的销售收入,人力成本只有百分之六。”

周副厂长摆摆手,示意袁梁不要激动:“成本及利润,关键是销售,量的大小决定了成本摊销的限度。如果是吴厂长说的陵城矿务局包销的话,销售规模就不成问题了。”

吴厂长清清嗓子,说道:“这个大家不用担心,矿务局总工办给我们的承诺,只要开发成功他们就包销。”

,!

朱卫彬副厂长看看吴侠,看看卢建学,想转移一下话题:“你这个都样机生产了,设计还没审定完成,这不是乱了吗?”

袁梁答道:“最初厂里下达的开发计划周期是六个月,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完成,衔接、统筹的难度很大,许多事项无法保证节点的对接,传统的纸质文件的转化、定期定点的汇报和反馈,技术流程的走向,都限定了我们根本无法按照六个月的期限来完成。所以,我和项目组的成员于爱华、解利民,就借鉴了当前项目管理的经验,提出边设计边生产的尝试,并编制了开发计划书,按期推进。”

于爱华一直低着头,手拿着笔做着记录的样子,听到袁梁的说话,不禁暗笑,这和我们什么关系,都是你自己定的,别给我们贴金,也别甩锅给我们。一旁的解利民则心里乐开了花,这兄弟,这谎编的,我哪有那水平,别人一听就是假的,不过这话我爱听。

朱卫彬扁扁嘴:“设计没完成,审核没完成,怎么界定最后的责任?”

袁梁接住他的话茬:“我们进行的还是测绘,大量的零件还是照搬照抄而已,对一般的通用件、非精密件、标准件等,还譬如支架、主壳体这样的零件,无关设计水平问题,我厂的哪个技术员都可以完美解决。我们只是抄作业,连变型研发都谈不上。所以,一些电子元器件的定量购买、一些零件的提前加工,也是工期的必然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