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冤家路窄-技术处新来的美人(2) (第2/3页)
仅仅几年的时间却云泥之别,天上地下之分,当二机厂仍然还在苟延残喘之际,一机厂却成为武城市员工收入最高、员工福利最好的企业,即使武城市化工厂也被其甩在身后。
一机厂非常重视新产品开发,但也恰因如此,在计划每年一个新产品开发的同时,暴露了许多问题,一些项目、产品被盲目、仓促上马,而导致不断有开发的新产品或胎死腹中或不幸夭折,于是乎,技术处一听到开发新产品就打怵,但在厂长吴侠“不开发新产品就是等死,开发新产品是找死,我们宁愿找死也不能等死”信念的加持下,技术处也只有前赴后继。但对于技术员们来说,新产品的开发莫不是烫手的山芋,没有人主动承揽,因为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几率太高,开发成功了还好,那是领导的功劳大家的功劳,而一旦未能如期开发成功,则有可能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今后的数年内都会被大家津津乐道。
技术处副处长夏爱祥小脸瘦削,两个颧骨挺起来老高,一副黑边的眼睛则罩住了其大半个脸,一头凌乱的头发竟然有几个白发在闪动:“技术处没有人愿意接新活,手上的活不说,大家都不愿意担责,上次开发的筛选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成形,但试机就搁车,我们的技术能力根本就达不到,更别说车间的加工能力了。郑宝晓为了开发这个产品,三个月瘦了十几斤。”
,!
范文章接到:“就郑宝晓的技术水平,能力还是差点,关键是周副厂长打心里就和他不对付,给他个产品,其实就是挖了个坑,一丁点的支持对没有,就郑宝晓一个人光棍耍大刀,赶鸭子上架,鸭飞鸡叫架子塌。不过也好,郑宝晓的傲气倒是没了,也不和黄博叫阵了。黄博是东南科技毕业,呱呱叫的名校,他干这个处长不只是和周副厂长是校友,关键是黄博真有水平。”
技术处里,黄博是处长,夏爱祥是副处长,但二人也有分工,黄博当然主持技术处工作,而产品开发也是他负责,夏爱祥负责工艺及车间对接。
范文章接着说:“这次开发ysd300产品,ysd300产品不同于厂里传统的产品,属于跨行业啊,周副厂长当然不会以黄博为主开发,他刚刚力主提拔的技术处长,他可不想有什么闪失,更不用说他们校友的关系,在整个的技术处他视黄博的水平为第一。”
夏爱祥点燃了一根烟说:“水平再高,黄博和我一样都是机械专业,和电气专业隔着一条街啊,尤其是样机是日本产的,日本的产品整个一高大上,我是做不来。”夏爱祥天天在车间里转悠,凭着他分管工艺这一块,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对于分厂、车间来说就是钱啊,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递烟,车间走一圈下来耳朵上没有空过。
范文章说:“这两年吴厂长是憋着一口气,现有的工厂主导产品是卢建学开发的,没有这些主导产品就没有工厂的今天,全厂员工都念着卢建学的好,而吴厂长作为厂里的老大,他必须有所作为。其实也不用计较太多,大家都知道是老大力主开发的,不成功也是他负主要责任,卢建学们才不会把账算到你的头上。你如果看得开,你连挡箭牌都不是,只是一个技术员,干拿工资而已,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袁梁说:“我才毕业一年,独当一面做这样重大的项目,还真是胆颤。”
范文章说:“开发新产品不是一个人的事,去年,郑宝晓憨憨乎乎,单枪匹马一味蛮干,能干成才怪。ysd300产品的开发要好好谋划,该给厂里要的资源一样不能含糊,先摆周副厂长一道,给他要人要资源,不行就直接找吴厂长,他主导的项目肯定会大力支持。”
袁梁说:“决不能一人干,我得拉几个人进来,组成一个项目组,在技术处随时请求援助没有持续性,不能用添油战术,最好前期就一步到位。”
范文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