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 (第3/4页)
之后,虽然在城中逐步放开了戒严,却也在继续搜查三清教的余孽,随着更多人的下狱,三清教的影响力,以及三清教在长安城中的残余势力,已经被朝廷基本拔除。刘愈对一些三清教骨干成员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审问方式,着三司会审,将一些人发配到边疆。继而再把更多的人发配出去。
杀。刘愈觉得太残忍。于是就用发配的方式,将这些曾经是大顺朝的良民,如今却是大顺朝暴民的人发配到了西陲去,让他们在边关吃点苦头。除了发配,更多三清教的党羽只是被囚禁,朝廷一时间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来审讯每一个三清教的教徒,他们要在牢房中等候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审判的结果。
很快时到腊月。
一轮紧张的肃清行动,到此时开展了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还是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果。至少此时朝廷上下,从长安城再到关中各地,舆论上基本已经将三清教划归为邪教,而三清教的余孽也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这一切要归功于三清教在长安城中所制造的那场大火,从那场大火之后,连一些中立的同情派也调转枪头,加入到声讨三清教的一方,朝廷和百姓之间难得达成认识上的共识。
灾后的重建,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随着大顺朝秋粮的入库,朝廷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好转。此时齐方所率的征南大军也调回到江北,正在往各地返送回乡的士兵。在发放了一笔遣散费和赏金之后,朝廷大规模的军费开销从年底开始就不再需要维持,朝廷已经有富余的银子来帮助长安城中遭受火灾的灾民进行灾后重建。这用刘愈的话来说,就是在收买人心。
也就是在此时,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是突厥的进贡使节,已经到邵武关下,请旨进入顺朝境内。
突厥从兵败臣服,到如今已经一年有余,按照当初的归附协议,突厥每年要向顺朝进贡大批的牲畜来换取大顺朝的庇护,这次进贡,也是突厥臣服顺朝以来第一次进贡。以前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虽然有胜有负,但能把外蕃打到臣服来进贡,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刘愈心想这是令顺朝军民上下,感受到大顺朝国威,进一步摒除三清教的一次难得宣传的机会,因而在方式上,刘愈也采取了高调的措施,对突厥来使进贡,采用了放榜公告天下的模式,大张旗鼓派人去迎接这批使节的到来。
突厥在战后这一年时间里,日子过的很不好,先是达尔多部族完成了对突厥的统一,却因为在战争中突厥人畜损耗太大,一时间根本没缓过来,这一年多来,草原从西部崛起了不少的民族,来抢夺突厥的牲畜和人口,突厥的疆土也是一步步东迁和南迁,现在只能靠大顺朝的庇护才勉强占据原本漠南的土地,而原本漠北的土地,也被一些新兴民族所占据。
这次突厥说是来进贡,也是想向顺朝求援,让顺朝帮他们抢回原本属于他们的疆土,因而在进贡方式上,突厥新可汗派出了“太子”,也就是缇木尔亲自带使节队伍和进贡的牲畜牛羊前来,务求让顺朝动心。
战后的突厥,在人心上也是齐整,他们也知道,现在不团结就要被动挨打,现在顺朝可能会容许他们存在,但那些新兴的民族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本来常年受着突厥欺压的一些部族,好不容易等到突厥没落,有很多也从突厥大部中分离,自己单干,原本他们需要向突厥进贡,现在他们可以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而且侵夺属于突厥的领土,他们正在一步步发展自己的部族,并往以前突厥称霸草原的路子上走。
使节队伍尚未到关中,刘愈却先看过突厥递交过来的国书,刘愈对出兵一事不置可否。其实他压根就没准备再出兵草原。他还巴不得草原上各部族乱斗,这样能让顺朝省心,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顺朝再派出军队去草原上整合一下,收拢一些投降派的部族继续帮中原王朝统治草原,省心省力。
刘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