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启程:开封府办案途中,包公遇妇人喊冤 (第2/2页)
跟前,小声但又郑重地吩咐:“田忠啊,你跟着公孙策先生一道走,一路上多留个心眼,好好照顾先生,千万别出什么岔子。”田忠连忙点头,领命而去。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天,十里长亭那儿,站满了前来送别的同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些祝福的话。包公一一谢过,而后带着众人踏上了前往陈州的路。那些之前喊冤的父老,按照包公的吩咐,远远地跟在队伍后面,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上,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扬起一片尘土。
这天,包公一行人来到了三星镇。包公坐在轿子里,掀开轿帘一角,往外瞧去,只见街道上干干净净,行人来来往往,秩序井然。他不禁在心里暗暗称赞:“这地方官还真有两下子,把地面治理得这么好。”
就在包公暗自思忖的时候,突然,一阵凄厉的喊冤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包公眉头一皱,心想:“这是怎么回事?”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可奇怪的是,喊冤声听得真真切切,却不见喊冤的人在哪儿。
包兴反应迅速,“嗖”的一下就跳下了马,顺着声音的方向,快步找了过去。找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声音是从路旁一棵空柳树里传出来的。包兴小心翼翼地靠近,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妇人。这妇人头顶着一张状子,双膝跪地,满脸的焦急和期盼。
包兴赶忙走上前,接过状子。这时,轿子也停了下来。包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轿前,把状子递给了包公。
包公接过状子,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后,他抬起头,目光犀利地看向那妇人,问道:“你这状子上说家里没人,那这状子是谁写的?”妇人不慌不忙,抬起头,神色镇定地回答:“大人,民女从小就熟读诗书,父亲和兄长都是举人、贡生,嫁的丈夫也是个秀才。平日里,家里人都喜欢舞文弄墨,民女也深受影响,笔墨从不离手。这状子,正是民女所写。”
包公听了,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妇人看着倒像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从轿子里拿出纸墨笔砚,对包兴说:“把这些递给这位妇人,让她再写一张。”包兴连忙照做。
那妇人接过纸笔,看都没看,略一思索,便挥笔写了起来。没一会儿,一张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状子就呈现在众人面前。妇人把状子递给包兴,包兴又转交给包公。
包公接过状子,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连连点头,说道:“那妇人,你先回去吧,等本阁到了公馆,定会传你来审问此事,你放心便是。”妇人听了,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扑通”一声跪下,磕了一个头,说道:“多谢青天大人!民女就等着大人为我做主了。”
包公看着妇人离去的背影,沉思片刻,然后吩咐道:“起轿!”随着这一声令下,轿夫们抬起轿子,稳稳地朝着公馆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微风轻轻拂过,扬起的尘土又缓缓落下。
那妇人的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包公到了公馆之后又会如何审理?这一路前往陈州,还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一切的答案,都隐藏在未知的前方,等待着包公去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