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家乡不是我们的地方? (第1/2页)
覃文斌有一个很少有干部能比得上的良好口碑。
用江海市城区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他覃文斌利用他是领导家属的便利办点什么事,江海市的老百姓绝不反对。
他不给自己要官,也不给自己揽权,他掌握着权力就是为了多办点实事儿,为此得罪了多少人他不在乎,可老百姓心里有一本账。
所以覃文斌遇到调查的时候,老百姓只要问到的,知道的没人说他坏话。
人家造谣说他跟什么年轻女孩关系不正常,群众一问时间,确定覃文斌那时候是跟大家在一起,群众就敢给他写保证书证明他的清白和无辜。
当天下午,覃文斌打电话叫工厂领导和工厂子弟小学的校长打开校门,他进去一检查教室的温度,当场联系相关单位,并叫来暖气公司的负责人质询。
负责人倒也不是故意的,这家小学费用太少很多硬件设施根本无法升级,供暖公司能帮着解决一些问题,可没法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给工厂领导穿小鞋的心思。
市委书记的家属,你们单位的人造谣污蔑你们都拿不出个办法?
覃文斌对此心知肚明。
他原则性强但不是不讲人情,供暖公司的人有一定的原因是考虑到帮他出口气,他也不能完全不领情。
而且,这所学校如果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
“这个问题我们来想办法解决,教育方面能不节省的就不能节省。”覃文斌保证。
工厂的几个领导忐忑,他们对那个老头一家该做的处分都做了,今天覃文斌打电话叫他们过来他们还担心着呢。
现在一听人家的决定,这些人心思不同但也不得不佩服。
到底是覃文斌,他绝不因为对一部分人的憎恶而耽误另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他们想得寸进尺一下。
和相关部门以及取暖公司谈完,工厂厂长请大家去会议室讨论一下。
到了会议室,厂长泡好茶请示:“也不是我们不知道规矩,主要是这么大一家工厂,原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嘛,现在跟不上时代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资金不到位,现在这么大一个工厂该咋办,覃主任能帮忙问一问李书记不?”
“市里没办法扶持,一方面是我们江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把这种落后产能尽量调整到更降低成本的地方,另一方面你们这个工厂在市区,市里没办法不考虑其他单位的想法。”覃文斌委婉通报道。
厂长叹息不已,这就是实在没办法了?
有!
“不是我给自己家乡拉广告,那边很需要你们这个工厂。”覃文斌透露,“我听那边市发改委的朋友说了,他们正在想办法从动那沿海找这种‘落后产能’请过来。”
厂长又惊又喜,多少也有点不太愿意。
要从江海市去那边,多少带着点发配性质了。
不过,要是能给厂子找一个好结果那也是他们厂领导集体的共同意思。
“我们马上跟那边联系一下,市里能想办法提前沟通一下吗?”厂长一咬牙请求。
覃文斌想想,先跟家乡那边的市委书记联系。
那是个人物,为了拉投资他能舍得自己的脸面去人家企业门口蹲守半个月。
一听说还有这好事,书记笑道:“还是咱们家乡人想着家乡人民,行,我跟你们市政府联系,争取今天晚上就能去考察。如果条件能够谈妥的话,相关干部我们来想办法,不能给人家江海市的领导添麻烦。”
“我老婆现在也是咱们家乡人好不好?”覃文斌很不高兴。
“啊,那肯定是啊,所以不能让当地的领导有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