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品牌之路与合作的曙光 (第1/2页)

随着有机农业在村子里逐渐走上正轨,方大海的目光又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春日的暖阳洒在院子里,方大海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叠市场调研报告,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

燕子端着一盘刚洗好的水果从屋里走出来,轻轻放在方大海面前,“大海,别老闷着头想事儿了,吃点水果,歇会儿。”

方大海抬起头,看着燕子,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燕子,我在想,咱们村的有机农产品虽然品质好,可在市场上还没什么名气,卖不上好价钱。我觉得咱们得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燕子在方大海身边坐下,拿起一个苹果,边削边说:“品牌?这可不容易吧,咱也不懂啊。”

方大海点了点头,“是不容易,但不做的话,咱们就只能给别人供货,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了。我想过了,咱们可以先给农产品起个好名字,再设计个好看的包装,突出咱们村有机、绿色的特色。”

燕子疑惑地问:“就这么简单?”

方大海笑了笑,“当然没这么简单。品牌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还得靠口碑和宣传。咱们得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如一,还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的品牌。”

第二天,方大海再次把村干部们召集到村委会。

“同志们,今天咱们讨论一下咱们村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问题。现在咱们的产品质量有了,可还缺一个响亮的品牌。”

方大海开门见山地说。

一位村干部挠了挠头,“方记者,这品牌咋弄啊?咱都没经验。”

方大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资料,“我做了些调查,首先得给咱们的农产品起个名字。我想了几个,比如‘绿乡有机’‘田园鲜品’,大家觉得怎么样?”

村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觉得 “绿乡有机” 突出了绿色和有机的特点,有的则认为 “田园鲜品” 更能体现农产品的新鲜。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决定采用 “绿乡有机” 这个名字。

接下来就是包装设计的问题,方大海联系了一位在城里做设计的朋友,请他帮忙设计包装。

设计稿出来后,方大海组织村民们一起开会讨论。

包装上以绿色为主色调,画着村子的田园风光,还有一个醒目的 “绿乡有机” 标志。

一位老奶奶看着包装,笑着说:“这包装真好看,看着就觉得咱这东西新鲜、健康。”

但也有村民提出了担忧,“这包装好看是好看,可会不会增加成本啊?”

方大海解释道:“包装成本确实会增加一些,但好的包装能提升产品的档次,让咱们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卖个好价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销量提上去,成本就不是问题。”

解决了品牌和包装的问题,宣传又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方大海利用自己在报社的关系,在报纸上刊登了 “绿乡有机” 农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写了几篇介绍村子有机农业发展历程的文章。

同时,他还和周边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联系,争取让 “绿乡有机” 农产品进入更多的销售渠道。

“您好,我是 [村子名称] 的方大海,我们村生产的‘绿乡有机’农产品品质非常好,想和您合作,把我们的产品放到您的超市里销售……” 方大海在电话里耐心地向超市负责人介绍着。

然而,合作的过程并不顺利。

一些超市负责人对方大海的产品持怀疑态度,担心销量不好。

“你们这小村子的产品,没什么知名度,我们不敢轻易进货啊。”

一位超市经理说道。

方大海没有气馁,他邀请超市负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